說這漳河一帶自古就是富庶地方。它發源於太行山脈的崇山峻嶺之中,一路向東奔騰,並入其他河流,最後流入渤海。每到雨季,漳河水暴漲,那大水如萬馬奔湧,浩浩蕩蕩,一瀉千裏。大水所到之處,波濤洶湧,水天相連,莊稼淹沒,大地幾成湖泊,百姓常常深受其苦。
但漳河又是一條季節河流,雨季一過,它就收起了那強悍和暴戾的性情,變得性格溫柔,服服帖帖,隻剩下一條淺淺的溪流在河床裏慢慢流淌。它一路淺吟低唱,百般嫵媚。其間魚翔淺底,鷗鷺成群,其情其景美不勝收。那大水過後,被河水泡透的土地肥沃無比。那莊稼就可著勁地旺長,秋後打下的糧食盛都沒地方盛。因此在漳河一帶又流傳著這樣的諺語:漳河來了罵漳河,漳河走了想漳河。
但漳河又是一條性情多變的河流,它桀驁不馴起來,那簡直就是無法無天。它會成幾個月地統治這一方土地,百姓常常深受其害。它於是就成了地方的心腹之患。戰國時期的鄴郡,漳河為害百姓。百姓恐懼,談漳河而色變。一女巫說要消除漳河之患,就得敬仰河神,於每年河水暴漲之時把十名童男十名童女投入河中,以孝敬河神,方可解除漳河之患。
於是在每年的汛期,河水上漲之時,就從民間挑取童男童女投入河中。年年如此,多少鮮活的生命葬身水中,可那漳河水依然年年暴漲,衝毀莊稼,淹死人畜。
好在後來來了一個縣令叫西門豹,此人為人正直,一心為民。他上任伊始,聽說女巫妖言惑眾,塗炭生靈,就決心要消除這一禍害。打聽到這女巫又在漳河岸邊要用童男童女祭河神,這西門豹就急忙帶上一幫人趕到現場。但見那裏人山人海,西門豹就來到跟前。他對巫婆說;“年年用童男童女祭祀河神,也不見漳河水有所收斂。以我看這河神大概不喜歡少男少女,他老人家一定是隻喜歡像你這樣的夫人。不如煩勞你親自走一趟去見見河神,那樣或許才能收到好的效果。”那女巫正自吞吞吐吐,西門豹已下令把她投入洶湧的河水中。
過了一會兒,不見音信。西門豹就對另一個女巫說:“剛才去得那個現在還不見回來,想必正與河神媾合呢。還得煩勞你再走一遭,你可要速去速回啊。”說完把這個女巫也投入河中。
就這樣西門豹把所有的巫婆全投到河裏。他就對大夥說道:“世間哪有什麼河神,都是女巫在那裏裝神弄鬼,塗炭生靈。要消除水患,還得靠我們自己。”
從此西門豹就帶領百姓疏竣河道,加固堤岸,才有效阻止了漳河水的肆虐。又過了不知有多少年。漢朝式微,國家分裂,天下三足鼎立。那曹操建立魏國,在鄴城建銅雀台,整日裏與一幫舞女吟酒歌舞。唐代詩人王勃有詩雲:“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台裏鎖二喬。”使得鄴城和漳河更加名聲遠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