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章 地球往事(1 / 1)

當人們首次觀測到它時,無不感歎它的美麗,絕對的寂靜和黑暗,連光也無法幸免逃逸。

這是一個超巨型蟲洞。

蟲洞規模越大,連接的星域越遠,這是常年航行星海的老艦長們的經驗之談。但沒人知道蟲洞到底通向哪裏,除非親自駕駛戰艦穿過它一探究竟。在過去的千年中,各種各樣的蟲洞被發現,人類通過它們遍布了銀河係。但遺憾的是,無論是什麼樣規模的蟲洞,甬道兩頭連接的都無一例外是銀河係內部的星域,似乎冥冥中有一道牆壁,將人類困在了銀河,再也無法邁出走向宇宙的新一步。

隨著文明的擴張,資源的需求量指數級增長,而曾經看起來浩瀚無垠的銀河也慢慢擁擠起來。又經過千年的發展,人類的足跡幾乎踏遍了銀河係每一個角落,但是,依然沒有找到踏出銀河的方法。

就在資源枯竭的陰霾在人類頭頂越來越濃烈的時候,這個超巨型蟲洞為人類點燃了希望,它的觀測半徑大於人類任何一個已知蟲洞,而推算的甬道長度也遠遠大於銀河全境!換句話說,這個蟲洞的背後,很可能是人類新的家園。

於是人類首星地球,在協調各方利益之後,篩選出1000人作為先遣隊,探查蟲洞後的世界。說是先遣隊,其實也是敢死隊,沒有人有穿過這種規模蟲洞的經驗,而它邊緣散發出的巨大引力波動也預示著它的危險:這是一個不穩定蟲洞,隨時可能坍塌。雖然根據經驗來講,越大的蟲洞能容納通過的艦船數量和質量越大,但誰也不敢保證一定安全,這其中依然有著巨大風險。這1000人裏,彙聚了人類文明各行業的頂尖人才,毫不誇張的說,他們是人類中最智慧,最勇敢的代表。

華,飛船全向工程師,星際導航專家。

得益於這個時代的大腦植入體,知識的學習完全顛覆了古老的讀寫方式,選定某個門類的知識後,隻消幾天,這些內容便會通過植入體深深刻印在大腦中以供調用。這樣的學習方式打破了隨著文明發展知識積累的帶來的困擾:傳統讀寫方式下,有的人終其一生都學不完某個領域的某個細分科目。

當然,這樣的知識傳承方式也並非毫無缺點,人們發現,隨著植入體的大規模應用,人們的觀點趨向一致,新的想法被抑製,好像被同化一樣。這大大阻礙了人類的發展速度,經過實驗,現在的植入體隻可調用客觀事實而非主觀經驗,當一個人學習完某個領域後,他往往需要花費後半生的時間去實踐,去尋找隻屬於自己的經驗,再從經驗中總結出新的客觀事實,從而擴展知識的總量。

華,正是飛船和星際導航領域的佼佼者。飛船工程學領域的知識他已經全部吸收完畢,在銀河係的遊曆中,曆經各種險境,極大加深了他對飛船工程的認識。畢竟,在無人的荒涼星域,連空間站都找不到,更別提有人幫忙整備飛船了,所有的維修更新都是華自己來做。至於導航學,經曆就是最好的教材,沿途記錄的天文異象對導航學的數據庫進行了補充,他甚至發現了銀河係一塊新的星域。

華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先遣隊的一員。因為飛船工程學上的驚人造詣,他參與了最新銳型號的戰艦設計,這也是先遣隊即將使用的型號。同時,他又是少數幾個完整遊曆銀河係的人,巨量的星係導航經驗和飛行時長,在整個先遣隊中也僅有幾人可出其右。

公元3202年,在全人類的注目下,華跟隨這支先遣隊緩緩駛向那個深邃幽暗的巨大球形天體,踏上了尋找新家園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