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非麻醉性止痛藥是常用藥

這類藥物主要指的是解熱消炎止痛藥。分為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和一般的解熱止痛藥兩大類,是家庭常用的止痛藥,對這類藥品的正確選用,既可達到止痛的目的,又可減少毒性作用和不良反應。

此類藥物一般用於疼痛不太劇烈的鈍痛,如牙痛、頭痛、肌肉關節疼痛、咽痛、痛經等。此類藥物品種繁多,應用廣泛,可在醫生指導下根據病情正確選擇,合理應用。常用的有口服扶他林片劑(雙氯芬酸鈉)、凱扶蘭(雙氯芬酸鉀)、意施丁(吲哚美辛控釋片)、泰諾林(對乙酰氨基酚)、瑞力芬、去痛片、阿司匹林、安乃近、消炎痛、布洛芬、芬布芬、炎痛喜康等。

76.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效果確切

頸椎病所導致的頸肩臂痛,以及其他的肌肉關節疼痛、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腰腿痛、腱鞘炎、滑囊炎等常常是由於局部的無菌性炎症所導致的,因此,消炎止痛就成為治療頸肩臂痛以及其他肌肉關節疼痛的目的。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具有對抗局部的無菌性炎症,緩解疼痛的作用。平常醫生所說的“炎症”可能由兩種意義,一是指感染性炎症,大多是由於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包括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泌尿係感染等;二是指無菌性炎症,在炎症反應過程中沒有各種病原微生物的參與,大多是由於各種外傷、刺激等原因而導致的局部炎症性反應,包括頸肩臂痛、肌肉關節疼痛、老年性關節炎等。因此一般醫生所說的“消炎”也可能有兩種意義,一是指消除感染性炎症,應當使用抗生素,例如青黴素、螺旋黴素、頭孢菌素或先鋒黴素等,通過殺死病原微生物而消除局部的感染性炎症;二是指消除無菌性炎症,使用如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或解熱止痛藥等消除局部組織的無菌性炎症反應,例如使用扶他林、泰諾林、凱扶蘭、意施丁、瑞力芬等藥物,可以抑製局部的無菌性炎症反應,關節疼痛。一般骨科醫生所說的“消炎止痛”主要是指後一種的“消炎”,也就是消除局部的無菌性炎症,所說的消炎止痛藥也主要是指各種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或解熱止痛藥。因此,這在老百姓中常常引起誤解。骨科醫生在門診時常常碰到這樣的事情,醫生對有頸、肩、臂痛或其他肌肉關節疼痛的病人說:“給你開一點消炎止痛藥吧。”病人回答說:“我那還有好多螺旋黴素沒有吃完呢,不用再開了。”實際上,這是病人與骨科醫生之間關於“消炎止痛”的真正意義的相互理解出現差異。

由於局部的損傷、刺激、感染等因素促使機體局部產生非感染性或感染性炎症時,可刺激前列腺素的合成與分泌,而前列腺素可使機體對痛覺非常敏感。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能夠抑製局部前列腺素的合成,因而具有局部的鎮痛作用,其鎮痛作用溫和,最適用於軀體的輕、中度鈍痛,特別是帶有局部炎症的疼痛,對於局部感染性炎症的疼痛也有一定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