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結語(1 / 1)

苗族可能是人類曆史上最早的農耕民族之一。歐洲文明還寥若星辰時,他們就在中國的中原地帶建立起了強大的部落。當我們在感歎瑪雅文明已成為史前的文明之謎時,我們卻欣喜地看到苗族同胞帶著農耕文明的呼吸,帶著他們貫穿古今並且還鮮活著的民族文化,與我們共同生活在21世紀的同一片藍天之下,頑強地延續著他們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脈絡。我想,這既是一個曆史之謎,更是一個民族創造的偉大奇跡。

隨著世界文化的相互交融與影響,每一個民族的文化都理所當然地變成世界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完全的隔離和封閉,拒絕外來文化的影響,拒絕與世界文化交融,變得越來越困難,甚至可以說是不可能的。那麼,貴州苗族舞蹈在這種大趨勢下,如何才能得到和諧的傳承與發展?

我認為,貴州苗族舞蹈是貴州苗族同胞文化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活在這個文化生態環境中的苗族同胞的所有活動,必須既能夠承受和適應環境的變化,又能夠主動地保持和複原這個環境的相對平衡和動態穩定,才能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優良態勢,由此而促進苗族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苗族人自身的發展。苗族舞蹈既然是一種地域性、民族性極強的藝術形式,經曆了長期的形成和發展階段,那麼它在全球化語境下的和諧傳承與發展也就離不開這個特定的文化空間。大體而言,能夠有效促進苗族舞蹈的和諧傳承與發展的基本思路,應該包含以下兩個方麵的內容:

一方麵從貴州苗族舞蹈和諧傳承與發展的外力來看,應該保持該地區經濟、文化的協調發展,營造一個適宜貴州苗族舞蹈文化生長的土壤。具體說來:

第一,可以結合貴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和旅遊事業發展的需要,在苗族人相對集中的地區建設苗族舞蹈生態文化保護圈,對那些自願留在這個保護圈裏工作和生活的苗族人進行一定的經濟補償,讓一些深黯苗族原始舞蹈的老人們對他們進行原汁原味的舞蹈培訓,然後在保護圈裏以此為他們提供就業的機會;

第二,在苗族人相對集中地區的學校中開設苗族舞蹈文化課,甚至可以編撰一些圖文並茂但又成本低廉的課本,使苗族舞蹈的傳承可以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場所和群體,以此擴大對貴州苗族舞蹈這一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範圍;

第三,可以選擇少部分較有觀賞性的苗族舞蹈進入各種旅遊市場和藝術表演市場,但對大多數的苗族舞蹈仍應堅持“土生土長”的保護原則。因為大多數苗族舞蹈的文化價值更主要地還是表現為蘊涵其中的內容,而形式則一般顯得簡單乏味,與現代人的一些審美欣賞習慣不合,並不適合進入旅遊市場或其他藝術表演市場。因此,從根本上來說,對苗族舞蹈的保護是與對苗族獨特的文化習俗、文化傳統的保護融為一體的。

另一方麵,從貴州苗族舞蹈和諧傳承與發展的內力來看,應該加強對貴州苗族舞蹈文化的研究,加大對這一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尤其是對本地區著名的老藝人老歌師老舞師的保護和發掘。如此,可增強苗族人民對自身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避免貴州苗族舞蹈的脫體和逆向發展。具體說來:

第一,給歌師舞師授予稱號,提高社會地位,使他們具有榮譽感,責任感,形成社會對他們的尊敬。另外,可以將他們的歌、舞錄為音像製品或多媒體製品,形成苗族文化的品牌,在讓更多人了解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的同時,還能讓那些為了經濟利益而盲目開發出來的“假、冒、偽、劣”無處藏身;

第二,從各方麵加大研究力度,揭示苗族舞蹈獨特的曆史、文化價值和地位,讓人們真正認識到它的獨特性和重要性,從而形成全民保護的自覺性。同時,這些研究成果還可作為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基礎材料,申報過程本身或者一旦申報成功,都可以大大地提高苗族人對自身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全麵促進和提高包括苗族人在內的廣大民眾對苗族文化藝術和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貴州苗族舞蹈是植根於苗族人民生活沃土中的藝術奇葩。隻要我們仍然保留著適於苗族舞蹈生存的空間,它將以頑強的生命力延續其千年的輝煌。苗族舞蹈,是苗族的舞蹈,也是人類的、世界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