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持之以恒的學習習慣(1 / 1)

H\u001f�]=學習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也是一件需要持久堅持的事,所以人們常說學貴有恒,也因此荀子寫下了“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的傳世名言。

李白小的時候非常貪玩,不用功讀書。有一天,他到野外遊玩,見到河邊有位白發蒼蒼的老婆婆,手裏拿著一根大鐵棒,在石頭上用力磨著。李白很奇怪,就上前問道:“老婆婆,您這是在幹什麼呀?”

老婆婆一邊磨鐵棒,一邊回答說:“我想把它磨成一根繡花針。”

李白被老婆婆的行為所感動,向她深深行了個禮,回家持之以恒地學習去了,最終他成為了中國詩壇上有名的詩仙。

王獻之八歲的時候就跟父親王羲之學習書法,他聰明好學,每天都要伏案練字。可是,時間一長,王獻之就有點兒沉不住氣了,感到厭煩,想走捷徑,就問父親學書法有什麼秘訣。

王羲之指著家裏的七口大水缸說:“秘訣就在這七口缸裏,你把這七口缸裏的水寫完了,自然就知道其中的秘訣了。”

王獻之從此苦練基本功,真的寫完了七口大缸裏的水,終於成為與父親齊名的大書法家。

李白和王獻之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曆史上詩壇和書法界的名人,和他們持之以恒的學習是分不開的。即使是天資聰穎的孩子,如果學習不能夠持之以恒,那麼他也隻能庸庸碌碌一生。

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生來天資聰穎,六七歲時就能夠吟詩作文,並且別人指定物品讓他寫詩也能立刻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觀賞的地方。一時之間,鄉裏鄉親都請他們父子二人到家裏做客,並求詩文。

方仲永的父親見有利可圖,便不讓仲永學習了,天天帶著他四處拜訪同縣的人。等方仲永十二三歲時,王安石讓他作詩,他寫出來的詩已經不像樣了。再過七年的時候,方仲永的才能已經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由此可見,生來聰慧的孩子,如果中斷學習,他先前的才華,也隻能是曇花一現,他也隻能平庸地終老一生。

孩子的好奇心比較重,見什麼喜歡什麼,見什麼想學什麼,但是常常不能持久,所以培養孩子持之以恒的學習習慣,可以從他們的興趣愛好做起。

一位小朋友和媽媽去阿姨家做客,發現阿姨家的鋼琴挺好玩的,於是就要學鋼琴。媽媽針對她以前學美術時耐性不夠的缺點,一開始並沒有答應她,隻是常帶她去看別的孩子彈琴,讓她感受練琴時的辛苦和枯燥,讓她知道練琴所需要的耐性和堅持。

除了這些,媽媽還給她講了好多名人持之以恒而取得成功的事例,並且告訴她如果想和鋼琴家一樣能彈出優美動聽的旋律就得付出代價。

接下來媽媽告訴她,如果要學就要堅持不懈,不能遇到困難就退縮。這位小朋友經過考慮,答應了。為了防止她堅持不下去,這位媽媽首先以身作則,每次都堅持同她一起去學,每晚都要在旁邊鼓勵她,遇到有難度的曲子時,還和她一起練,和她比賽,看誰能先學會彈。

如學到四手聯彈時,媽媽就和她比誰的音階和節奏最準,比誰的手形最好看。在學歌曲時,就讓她自彈自唱,每次還為她評分,讓她有種演奏家的滿足感。

就這樣自始至終,這位小朋友對鋼琴都懷著極濃厚的興趣,每周到老師家裏學琴都很積極,每次都迫不及待地要求老師檢查功課。正如老師所講,這位小朋友是她所教學生中對鋼琴最有興趣、完成功課最好且一直能堅持下去的一個。

培養孩子持之以恒的學習習慣,可以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在興趣中堅持,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培養孩子持之以恒的學習習慣,家長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讓孩子正確地對待學習中的挫折和困難

學習過程中難免會有挫折,一次考試的失利抑或一道難題,都是成功的絆腳石。告訴孩子學習是需要打持久戰的,不可輕言放棄。

(2)讓孩子在學習中戒驕戒躁

要孩子明白學習若驕傲自滿,不能持之以恒,就會永遠徘徊在成功的門外。隻要在學習中排除一切不良的情緒,不被一時的衝動或成功衝昏了頭,成功將會永遠屬於自己。

(3)讓孩子在學習中體驗快樂

不少孩子在學習中不能持之以恒,就是因為感覺學習太枯燥了。所以,家長應該想辦法讓孩子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

(4)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一般都很難學下去,所以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是孩子學習持之以恒的重要因素。

學貴有恒,勝不驕,敗不餒,堅持下去,成功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