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抱著做好客人的想法與中國大陸的主人們相處的,因此雖然我在中國大陸也常遇到一些不適應、不喜歡的東西,但我是在互相尊重、互相友善的基礎上與國人交往的,覺得處得不錯。剛來中國那會兒,我常常幾周內在一個省路過多次。每次路過,我都去看望一下我熟悉的朋友。這對我來說是順便的事,但他們卻很是記在心裏。一回二回三回不是朋友也成朋友了。所以我要辦什麼事,他們也絕對全力幫忙。你想想,我是一個香港人,在大陸做生意,一個人縱然有三頭六臂,跑的地方也有限。要不是有國內這些朋友幫忙,生意是萬萬做不好的。有一陣子我在東北跑,那些省裏的部長、局長都和我很熟,辦事也好辦。客戶也是這麼一天天建立、發展起來的。
我們公司是從事土木工程的,像家具啊,地板磚啊,建築裝飾材料啊什麼的。機械設備進出口也是我們的強項。我們是第一撥進口“席夢思”生產線的公司之一。中國1983年以前是沒有“席夢思”的。想想這10年,中國變化有多大。現在“席夢思”在城市家庭已經很普及了。我們因此掙了錢,也讓大陸老百姓享受了現代文明和舒適,也算是一種善事吧。我是基督徒,希望用一種合乎道理的方式掙錢,不擇手段沒意思。那不是平安錢,是虧心錢。
什麼時候信的基督教?1990年吧。在大陸經商這些年,我看了不少基督教的故事書。一開始是在旅途上、賓館裏消遣。但隨著我年齡的增長,對人生認識的深刻,我發現基督教的教義點通了我。為我解釋了許多長期困擾我的問題。我漸漸信服了它。我認為我很理性地做出了我的宗教選擇。我想如果沒有在大陸這七年的經商經曆,我不會選擇基督教。說來你可能不信,我從小學到高中這10多年讀的都是教會學校。但我並沒因此去信基督教。這些年我信了,是因為我所經曆的在其教義中得到了解釋。而我成為基督徒以後,對我的經商有很大的影響。信教前,是用自己來衡量事物。而自己的思想有時是閉塞的,有時是有局限的。這樣,常常會對自己不滿意。覺得很無奈。想把握事物而不能時,我很不踏實。有時常想人生出來就是為了死,很沒意思。賺再多的錢又有什麼用。因此常常表麵精力充沛,但精神上很空虛。
信教以後,我的心氣平和了。我相信我所信的神是有力量的,能幫助我。遇到不順心的事,我能從我所信的教義中,獲得一種釋放,獲得心靈的平靜。而這種心態平和對商場上的穩操勝券是至關重要的。我從基督教中獲得了一種真正的自信,就是認識到自己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所以現在生意越來越難做了,我卻沒有這麼多的空虛和苦惱。因為經濟活動不光是你個人的事,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關鍵是我有沒有盡力。若盡力了,做不成生意,也沒辦法。我想我的老板也會這麼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