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政府不僅成功地為經濟繁榮贏得了長久的國際和平環境,而且徹底解決了過去一直困擾封建王朝的人地比例矛盾,那就是充分利用經濟規律,將資本和勞動力向其他產業轉移,不斷實現產業升級。
關於這一點,尤其值得我們今天借鑒。在這裏,強調的是尊重並利用經濟規律,而不是靠行政命令來“推動”。經濟發展有其內在規律,想“推動”往往是“推不動”的。關鍵是要創造需求,有了旺盛而持續的需求拉動,經濟繁榮便指日可待。
◎北宋時期站在城門口的士兵就能穿上絲履,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更要超過當時歐洲的普通封建地主。打個比方說,《水滸傳》裏的武大郎當年隻不過是在縣城沿街叫賣炊餅的小商販,可是他的居住條件用現在的標準來衡量怎麼也是“獨棟別墅”吧,而他根本就不用借“房貸”!不但如此,憑他賣炊餅的收入還足夠供妻子潘金蓮整天在家塗脂抹粉的,這要是放在今天也很難達到。由此可見當年百姓的生活富裕程度。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必須有陽剛之氣,才會屹立於世界之林。宋朝經濟十分發達,可是卻沒有尚武精神,對內殘酷鎮壓,對外軟弱無比——北宋鎮壓宋江、方臘等農民起義,南宋鎮壓鍾相、楊幺等農民起義可謂是殺人不眨眼;可是真正到了敵軍壓境時,尚未開戰它就兩腿發抖,總想用錢買和平,結果怎麼樣呢?隻能是與虎謀皮,反被虎吃。北宋和南宋最終都是這樣滅亡的,末代皇帝死得都很慘,可憐又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