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啊!”
我當時心裏就在呐喊,我們平時上課隻有四大力學,高數線代,然後因為專業的特殊性還會學一些其他工科專業的必修課……
但是,我從來沒有聽說過原來還有這樣的授課內容,可以把書裏一個單獨的知識點拿出來研究,甚至給學生們上課。
數學物理方法課是由兩個老師分前後教的,另一個老師也很厲害,保研中科院,研究生期間出國留過學。
她讀書基本上是在北京那邊,但是現在工作卻轉到了南方,她說:以前的人脈完全用不上了,建議我們以後讀書和生活的地方最好選擇在一起。
她沒說和學習有關的話題,更多是貼近生活一點。
也是通過她,我才了解到,原來普通家境的學生也可以出國留學。
但是需要門檻,這個門檻就是學校。
這是我大學的時期才知道的,好像有點遲,但人的一生很長,又不是特別遲。
因為專業原因,我當時就知道,我此生必定要出國一次,至少讓我親眼看看那些——拿過諾獎的那些人到底是什麼樣的。
但這肯定很久以後的事情了,我至今還在考試階段掙紮呢。
學校裏還有其他老師,那是我第一次震驚於教師團體的學曆,沒有一個是博士以下的。他們確實有與以往初等教育階段老師不同的閱曆,問他們問題,很透徹,感覺不一樣——這種感覺以我目前的能力實在無法言說。
時過境遷,我少年時麵對“差生”時那種輕蔑、鄙視、不解的心境早已轉變為另外一種,我總覺得自己要為他們做些什麼,因為我總是覺得很可惜。
有這麼多孩子,僅僅是因為還未明白過來就被考試分流“流產”掉了!他們中一定有比我還聰明的,一定有比我還有天賦的,而且他們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了!
從小學到初中開始,人生的競賽就正式打響——當然,這是對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也是我那個時代的孩子來說。我自然知道有些發達地區或者富裕家庭的孩子還不止於此。
中考分流,分掉一半,高考分好幾個等級,單論一本率來說,就是一半以上,高考結束之後還有選誌願環節,這個環節因為“無知”而倒黴的孩子也是不計其數……再往後我就不說了,因為我也正在這個階段探索……目前我隻知道考研的統考名額越來越少,部分高校甚至明碼標價對本科學曆有著極高的要求,而一些專業和工作待遇對於學曆的要求也是著實存在的,隻能說越來越卷……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時候意識到這麼多雜亂無章的東西的,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回事,突然想針對它們中一部分做出點什麼事情。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我的想法很荒謬,我也曾經和這樣的人在網上論戰過,其他的我都可以暫時擱置,但是有一種觀點是我最討厭、最反感的,那就是某些自以為是的人——他們認為孩子如果真的優秀,就能隻憑自己從這麼多場“決定人生”的考試中脫穎而出,並且隻有這種孩子才是最好的!其他的孩子都是類似於失敗品的!
我一直很感慨於我們國家對於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如此全麵,從小學貫徹到大學,從學生的課堂貫徹到日常生活甚至是街道上的廣告牌上……
可以說,如果你想要,就會有很多很多免費的資源。
我不是學哲學的,隻是了解一點,大概考試那麼大範圍,可能還要少點,我最能從中獲得的一個啟示便是——人是會變的。認知是會逐漸成熟的。事物的發展總是反複曲折,但最終都會向前發展的。
人都是會長大的,當年不理解,將來有一天一定會幡然醒悟。
我隻想對那種抱著“弱肉強食”思想的人說,那幾場考試是不合時宜地出現在他們獨自的生命曆程中,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的人生就此結束,更不意味著對於我們——對此事抱有其他看法的人來說就毫無價值——恰恰相反,這正是我想做的事情,也是我寫這本小說的目的。
從大學一出來,我的人生好像開始!但是為什麼我都20多歲了?如果再工作幾年,我是不是要開始進入下一輪生命周期了?我確實有機會去做其他事情,人生也確實有很多閑暇時間,但是我隻是一個普通人,一個普通人真的能抵禦住現實的侵蝕和社會的壓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