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指南:最關鍵的準備是內在的準備(3 / 3)

用積極心理學的框架來說,就是讓心裏變得積極起來,洋溢著快樂、自信、驕傲、關愛、敬畏、信賴等積極的心態,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心態將使人的心態擴展,變得有洞察更寬容也因此更加智慧。而從能量的角度,當心態積極,身體脈輪不會因為諸多的牽絆和精神損耗而受到堵塞或汙染,如沒有對家庭族群等的埋怨(第一脈輪底脈輪)、沒有來自於親密關係的苦澀(第二脈輪生殖脈輪),沒有出於對自身的評判和不滿(第三脈輪太陽輪),沒有負麵情感的重負(第四脈輪心脈輪),這四個脈輪是關係到肉體的能量狀態。所以,就如早起梳妝一樣,人們會學會體察自身的能量和各個脈輪由於負麵的牽掛而阻塞的情況,進行自我梳理。正如,發現頭發發粘需要洗頭一樣,發現自己在某個負麵情緒的困擾中,就需要做一些自我提升的功課,將自己的心理調節到積極的漩渦之中。這樣當你出現世人麵前的時候,你就擁有閃亮的光環。這種光看不見,但是能給對方以感召,人們會像牽牛花追逐陽光一樣,向著能量高的人轉向,並在對方光環的照耀下讓自己的靈性也得到舒展。每個人都在發光,隻是光環大小不同,積極心理學證明,當一個人積極心態的時候,會影響別人向積極的心態中轉變,當對方更積極的時候,就越開放和寬容,自然對你的阻力也就更小了。所以,我們梳妝打扮,是為了給別人留個好印象,讓對方喜歡自己,也就更接納自己,使得交往更加有效;而更重要的梳妝打扮是調整自己的能量,調亮自己的光。

這個調亮是一種修煉。

忠於本心和投入

修煉的關鍵是對在自己誠實相待。如果有人告訴你,這個世界最大的謊言是自己對自己的欺騙,你信嗎?很多時候指責別人容易,自省反而困難。自己對自己的欺騙更難省察。讓我告訴你吧,你有一種宿命,做別的東西就不能讓你獲得最大的滿足,而隻有當你投入自己的內在召喚的時候,才能盛開。不要以為你可以出賣自己的靈魂,當你的東西沒有靈魂的時候,也就沒有人購買。很多時候不成功,不是說明你的能力不行,而是你走的路沒有和你的靈魂整合,你就沒法和大智慧接通。

有一個朋友十分聰明、也很有追求,她因為自己獨特的背景和資源,受他人邀請一起開一家培訓公司。她自己知道那不是她終生想做的事業,但是她覺得自己現在欠缺物質財富,為了滿足家庭的需要和為了讓自己日後有經濟基礎去幹想做的工作,就覺得先參與進來掙幾年錢也沒有什麼不好。但是創業的瑣事和做客戶服務等諸多頭痛,讓她的日子過得十分辛苦。另一方麵,生意起色也不是想想象的那麼快。原來,雖說是一個掙錢的行業,但是發現做什麼事都不是那麼容易的,她原本想三心二意地賺賺錢,再追求自己的愛好,才發現自己的整個生命正被這個生命副業所吞噬,而錢來得卻不像想象的那麼快與容易。

誠然,創業成功快慢有很多原因,但是這位朋友對創業投入的三心二意讓這個過程變得尤為痛苦。可以想象,沒有全心全意地投入,就很難有靈感的降臨,也難有激情點燃的時候。這讓我們想起奴隸建不起金字塔的故事。

我們都喜歡吃東西,吃的時候是一個最投入享受的時候,享受本身不是因為味美而是因為投入。當我們全身心投入的時候,我們就進入了魔法之中,沒有人能夠給我們帶來的驚喜,都是我們自己給自己。在驚喜之中,一切都將剛剛好。

意誌在,身體就有選擇

知道的日子總會在平庸中過去,不知道的日子容易在猜忌和失望中過去,日子的來臨你要給它什麼標簽?如果你放手讓自己去活了,就不容易注意到日子的框子,日子就成了你的注腳。每天醒來,太陽的照耀或窗簾的愛撫,請不要以為你是為他們而勞作的。回到你的內心,讓你給自己的每一句話都插上一隻玫瑰,讓自己的舌頭散發著薰衣草的清香,讓我們對每一個人都愛到極點。是你的終將是你的,隻有臣服,它才會到來。不是你的,就想想你為什麼會想要,如果你得到後能改變別人對你的看法,那你豈不是讓自己成為了別人觀點的奴隸?

好了,如果你能夠想讓自己跑,就馬上給自己一個許可,如果跑不動,就找辦法去練習和提高,如果因為跑不動就不讓自己跑,那就是恐懼和不肯受苦。受苦為什麼讓人那麼害怕,是因為所有的人都是趨樂避苦的,身體的苦有的時候更容易讓人做出快速的決定。這時,就應該看到自己是在受到身體的限製。其實隻要有意誌在那裏,身體是可以實現很多潛能的。那就是在意誌的許可下對身體進行鍛煉,當身體實現了你原本以為不可能的雜技,你就對頭腦思維的限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你就知道了自身的無限性,這種認識給你的賦權是無限的:你認識到,其實很多的限製來自於自己的頭腦和信念。

知道了這一點,你就可以讓自己進行自由的選擇,很多你原來以為可以或不可以做的事情,看看是不是都是頭腦的概念而已,很多時候一個給自己的許可就可以顛覆自己舊有的形象。

我許可自己去寫作,不讓頭腦去寫,結果就成了作家。頭腦有很多局限:頭腦需要很大的自信,需要先知道自己有什麼可說的,然後再有板有眼地、一本正經地去表達出來腦子裏打好的草稿。我的頭腦受過了太多正規教育的調教,認為一說話就需要考據、就需要證明;認為該說的話前人都說過了,如果沒有新意,與其說自己的話,不如引用他們的來得更有說服力;認為要張嘴就必須有新意,唉,這個新意讓邏輯思維的大腦去忙活半天,都沒有什麼創新;認為沒有新意就必須妙筆生花,但是陷在頭腦的框框裏,怎能有精美的想象力和意態?所以頭腦最多可以來寫學術性的論證,但是實現不了真正的寫作。

所以,不要讓你身體的能力或外在的技能決定你能幹什麼,而是傾聽心靈的渴望。沒有身體束縛的心靈,可以像小鷹一樣海闊天空。然後讓你的小鷹告訴你,你想做什麼。然後讓你的意誌給你許可。意誌在的時候,就能讓身體實現新的技能的增長,就像我開始寫作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