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知名的保險公司紛紛抓住機會,踏入Internet大門,通過了在Internet上設立站點及建立網頁,在網上介紹保險知識,解答保險疑問,推銷保險方案乃至提供保險業務等服務,率先搶占了網上市場。1997年11月,中國保險信息網麵向公眾開通運行,當天,通過保險網在Internet上設有站點的一些保險公司就收到了客戶的投保意向書,這標誌著我國保險企業已經開始邁向了Internet之門。
3.企業金融信息提供商
傳統商業銀行的實力體現在資金與信貸能力,而現代商業銀行的實力在於投資與決策的智慧;傳統商業銀行的優勢在於資產負債比例,而現代商業銀行的優勢取決於IT的應用程度。實際上,在整個金融行業,每個公司都裝備了各式各樣的計算機係統,但他們真正需要的不是這些計算機本身,而是經過這些計算機接收、處理和發送的各種金融數據。在這些金融數據中,一部分是公司自己內部產生的,另一部分則是外部提供的,這些外部信息對每個金融公司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而這部分外來的、每天無休止流過眾多金融公司計算機係統的新聞和數據本身就構成了一個大產業——金融信息服務業。在1997年,該行業的四家大公司——彭博、布裏奇、道——瓊斯和路透社,靠為金融公司提供金融新聞、交易行情和分析報告等,共得到44億美元的銷售額,而金融市場也靠著這些信息的潤滑得以順暢運作。
這些金融信息服務商的客戶主要分為金融行業內部的公司和金融行業以外的企業或個人兩大類,這兩大類客戶所需要的信息內容是不相同的。金融行業內部的客戶主要是獲得實時行情和曆史數據,而金融行業外部的客戶主要是獲得市場谘詢和投資方案。當Internet出現後,電子商務的新生力量在衝擊著傳統的金融信息服務商,使他們必須以新的服務內容才能求得生存。
傳統的債券交易商往往被自己接收金融信息服務商信息的那些終端所包圍——這些信息遠多於他能夠利用的信息,如路透社每秒鍾發出的信息就相當於2.7萬頁數據。多年來,金融公司一直在試圖減少信息的過載,但在實踐中,這種努力有時非常棘手。目前,那些世界著名的大銀行每年花在信息技術上的費用就高達10多億美元,隨著這些費用的增長,金融公司正要求自己的信息技術部門也能夠提供那些原來需向金融信息企業購買的信息。同時他們越來越希望隻從少數幾個金融信息企業那裏購買自身不能提供的高價值信息,從而減少費用,簡化係統。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在網上實時檢索金融信息,為了吸引網民訪問自己的站點,成為自己的客戶,發達國家眾多金融公司紛紛推出了形式多樣的服務,其中包括抵押計算、個人有價證券分析、Roth IRA與普通IRA比較分析以及個人退休賬戶(IRA)比較等。有的公司甚至為客戶提供一個基於Java的投資分析軟件,用戶隻需把他們選購的股票數據保存在自己的計算機裏,就能同時連接公司網站上實時發布的數據,一起處理。這樣一來,普通個人和金融行業以外的企業就能從他們開戶的金融企業那裏直接獲得原來從金融信息服務商那裏獲得的服務。
因此,金融信息服務商的這兩類客戶的情況都發生了對他們業務不利的變化,金融業目前依賴的十幾個信息提供商中的多數,很可能在這種情況下被淘汰出局,也許僅有幾個大提供商最終成為全球金融信息業的主宰。而這些能存在下來的金融信息服務商必須意識到電子商務時代,自己的那兩類客戶的信息需求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進而要能充分利用Internet為其提供這種服務。
①金融信息服務商提供服務的範圍。
他們從世界各地的外彙、債券、股票、商品交易市場搜集來的實時價格將不再有價值,這些價格在Internet上的許多網站上都可以免費得到。有特色的服務應該是提供曆史數據以及分析數據的數字處理軟件。比如,某基金管理人有一種奇怪的直覺,認為法國股票市場的價格波動可能會影響到美國市場債券的漲落,那他就需要幾十年的價格資料以及處理這些資料的先進辦法。一個隻能提供2年股票價格資料的信息服務商,顯然不會滿足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