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7【春花有男朋友】(1 / 2)

“陸縣長……”

有人叫我,我抬頭發現是何文慧。

“小何,是你?”

“嗯,該下班了……”她遲疑著,“我看你想得太認真,沒敢打擾,現在時間已經很晚了……”

我點點頭,“謝謝提醒,你先走吧。”

她沒有動,問道:“李大姐還沒回來嗎?要不要我給你叫一份晚餐?”

“不用了,我等會自己出去解決。”

她點點頭,輕輕出了辦公室。

我繼續把思路集中在方案上,明天就要去錦都市出差,向肖副省長彙報臨秀路的項目問題,今晚必須把這件事權衡明白。薛秋陽既然安排任大慧來征求我的意見,說明他希望我是第一個支持這個方案的人。

如果按這方案實施,臨江鎮、楊柳鎮的城區麵積將大幅擴展,要重新調整城區規劃,郊區農村一次性整體變城區,村民變居民。從地方財政收入考慮,這無疑是十分有利的,如果給村民按人平50平米宅基地考慮,每家修四到五層樓房,既有門麵又可以把空房用於出租,再加上集體留用地用於開發,解決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配合城市低保、養老保險,估計五年內不會有什麼大的問題。

通過棚戶區的改造,我已經發現這中間隱藏的巨大社會風險,特別是失地村民一旦失去土地,就像小孩突然斷奶,心裏充滿著焦灼煩躁、惶恐不安的情緒,濺一點火星子也會激化出十分尖銳的矛盾,如果這種矛盾不能被及時化解,對基層政權的穩固,將產生不可估量的負麵作用。

所以,城市化進程絕對不可過於激進,不能按一般的單個政府性工程對待,期望於短時期內見到成效,它應該是個緩慢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讓矛盾緩緩釋放,黨委政府在風險逐步釋放中有充裕的時間尋找到解決矛盾的最好辦法,使老百姓不至於遭受無法承受的損失。

薛秋陽提出的方案顯然是太過激進了,難免讓人懷疑他有些功利化思想,把這項應該慎之又慎的工作不知不覺當成了出政績的工程。

以我對他的了解,也許薛秋陽本想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說不定他把這項改革當成了對農民的最大福利。建國以來,我們一直是農村、城市的二元化結構,城市大量無償占有農民的勞動成果,國家的所有大型公共設施建設,毫無例外的一律傾向了城市居民,農民長期處於自由無序、被掠奪的弱勢狀態,居民和農民的生存狀態天差地別。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這種差距越來越大,農民向往進城,渴望城市生活。像周學農一家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哪怕是在城裏打工、撿垃圾為生、住最簡陋的臨時建築,為了下一代有個好的受教育的機會,也會義無反顧的衝進城裏來。

這種心情我是最能理解的,農民自由選擇的機會太少了,以前由於戶籍製度問題,死死的把他們禁錮在土地上,現在有了這種機會,爆發出來的離鄉衝動比任何時候都強烈。

在我下村調研的過程中,了解到有些從學校剛剛畢業的高中生,一刻也不想在家裏呆下去,一頭先紮進盲流大軍裏,然後才慢慢尋找工作的機會。

“也許是我過濾了呢?薛書記這種看似激進的思想,說不定就是符合當今農村村民最廣泛的心理願望,至於就業、醫療、上學等等諸多問題,本就該是我們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為老百姓解決的事,是不是我自己過多考慮了工作的難度和艱巨性?把困難估計得過大,自己變得過於謹慎和小心了?發展才能真正解決矛盾嘛,解決矛盾的過程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過程……相信薛書記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我思考著,至於他為什麼事先沒有和我溝通,這是工作作風問題,薛書記一向習慣於搞個人說了算。

我提筆在方案上簽了字,希望回來時主動找他溝通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