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 【鷸蚌相爭】(2 / 2)

書記縣長是一對永恒的矛盾,中國官場的獨特現象,幾乎所有的縣區都是這種格局,隻不過是矛盾程度的孰深孰淺罷了,先鋒縣郎一平和苟大全就是如此,縣長薛秋陽當了縣長,估計這對矛盾已經化解,但這絕對是特列。

無論張國良、曹大勇人前背後如何使手段、下絆子,人大會還是在一片祥和的氣氛裏順順利利召開了,張國良全票當選縣人大主任,曹大勇則隻有百分之八十的票,雖然也順利當選了陵水縣人民政府縣長,但百分之二十的反對和棄權票還是讓他有些難堪,一改往日自信的微笑,麵沉似水,情緒低落,勉勉強強做完“縣長感言”,會場裏已經感到一種壓抑的氣氛。

很明顯,這是有人給他的一個下馬威,在陵水縣,國姓是“張”而不是“曹”。

我注意的看了看其他常委表情,大家都很沉得住氣,似乎對這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一副“與我無關”的樣子。

他奶奶的,都是些李宗吾培養的“厚黑學”弟子,看來我陸川要學習的東西還多啊。

沉得住氣,就是當領導的第一宗大學問。如果別人剛剛摸到頸毛就跳起八丈高,那一定是挨棍子的對象。

其實,從申外財的話裏,已經透露出今日這種結果的一些蛛絲馬跡。曹大勇是市委定的縣長候選人,隻能成功不能失敗,作為書記和人大主任雙重身份的張國良也不敢在人代會把他選落了,他付不起這個政治責任,所以,采取了這種壓人一頭的做法,無非想達到三個目的:一是給敢於和自己對抗的人一點顏色;二是展示一下自己在陵水縣“人民”中的群眾基礎和威力;三也是告訴像我陸川這樣的搖擺份子,看看跟著誰走才更有好果子吃。一舉三得,技巧爐火純青,拿捏得恰到好處。

兩位主要領導明爭暗鬥,也有人乘機從中摸魚,副書記趙良德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在十一名常委中,除了張國良和曹大勇,就數趙良德有實力了,一則他位置特殊,無論研究人事或是經費,都得有他參加、表態,二則他堂兄是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趙澤民,張國良也罷、曹大勇也罷,都不敢得罪他,有些事甚至主動找他商量,所以,陵水縣目前的政治局勢最為奇妙,副書記左右了大局,成為政治走向的一顆最重的砝碼,誰爭取到趙良德的支持,誰就可以主宰陵水縣的真正實權。

趙良德不愧是一位老江湖,打哈哈、和稀泥、避實擊虛就是他最擅長的技巧,周旋在二位一把手之間,成了陵水縣舉足輕重的人物,尤其是在決定一個人前途的人事任免上,他可以說是三分鼎足有其一了。

私下裏有人總結了一條當官的經驗:送張送曹不送趙,一切功夫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