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島:太平島,俗稱黃山馬礁,是南沙群島中最大的島嶼,麵積為0.49平方公裏,東西長約1.28公裏,南北寬約365米,步行十分鍾即從西海岸走到東海岸。1946年,國民黨政府派遣海軍收複南沙,以旗艦“太平號”命名了該島。太平島現由中國台灣實際控製,島上有駐軍。太平島是南沙群島中唯一有淡水資源的島嶼,有肥沃的土壤,遍地皆是椰樹、木瓜和香蕉。太平島具有其他任何一個南海島嶼都無法比擬的絕對生存優勢。
中洲礁:西距太平島約約6公裏,海水漲潮時,島礁露出麵積約2,000平方公尺,退潮時,露出麵積約6000平方公尺,其下為一直徑約1.3公裏的圓形珊瑚礁盤。1935年、1947年和1983年,中國曆次公布的南沙群島名稱中並無“中洲礁”這一島礁名;此礁應是珊瑚礁長高後新出現的礁體,或是1983年公布標準名稱時露出水麵的麵積還很小。2003年8月16日,中國台灣相關人員搭乘米8快艇登島,插上“中華民國國旗”宣示主權。2004年3月28日,台灣地區海岸巡防署以生態工法興建完成生態保育觀測亭,其意涵在形成國際法上“有效管理”的要件,並間接宣達“中華民國政府”的主權。
永署礁:礁呈長橢圓形,整個礁盤寬約7公裏,長22公裏,淺湖形態不明顯,水深14.6至40米,漲潮時礁盤沒在0.5至1米水深以下,退潮時隻露出少許礁石。1988年2月至8月,中國海軍在南沙群島永暑礁建起一座有人駐守的海洋觀測站,並在5個附屬礁盤上建起10座鋼筋水泥基座航標燈,塔身采用玻璃鋼製成,高7米,直徑1.8米。目前礁上守軍200餘人,其中包括無線電,雷達和油料及維護人員。建築包括一個直升機平台,一個4000噸級碼頭,一座2層樓房,和一個500平方米的蔬菜棚。
南薰礁:南薰礁在鄭和群礁西南端,是一個巨大的礁盤,礁盤上有兩處退潮露出礁體。南部小礁石,現取名為小南熏礁,並為中國軍隊控製。水深在6米以內。南薰礁上建有第3代永固式高腳屋及補給平台等。
赤瓜礁:赤瓜礁因附近盛產赤瓜參而得名。整個赤瓜礁為一個呈三角形的巨大礁盤,礁內有次成潟湖發育,已形成一個小環礁地形。次成潟湖已為白沙填充,呈狹長狀,東北有缺口於外海相通。礁盤上有褐色火山岩出露出海麵1.3米。1988年3月13日,中國海軍在赤瓜礁建立的防衛哨,曆經10年,從第一代“茅棚”,到第二代“鋼涼亭”,再到第三代鋼筋混凝土結構,有衛星通訊設施,設有燈塔及運輸補給碼頭,有相當好的防護能力。當第三代高腳屋完成後,簡陋的第一代高腳屋仍保留。
東門礁:東門礁位於九章群礁北部中央,鄰近安樂礁和西門礁,為有數個暗礁、沙灘組成的急陡之礁湖,海水低潮時礁盤上有露出水麵之礁岩。1988年中國海軍進駐東門礁目前已經建造了一個第三代永固式高腳屋,包括一個補給平台。幾座第一代高腳屋仍然保留。守備部隊:守備第4連,目前無一般平民居住,僅時有中國漁船避風。
渚碧礁:渚碧礁是一個不規則多角形環形的環礁,長約6.5公裏,寬約3.7公裏。漲潮淹沒,退潮露出。礁內潟湖水深10至22米,最大水深24米,可以停泊任何噸位的船舶。南部有小礁門,隻有小船能進入礁湖,一般船隻停在環礁外。這是由於環礁礁盤發育完整之故。湖中水色藍綠。中國於1988年在渚碧礁建立了第一代高腳屋,隨後於90年代後期擴建成第三代建築物。島上有碼頭和直升機停機坪。我軍在渚碧礁修建了遠程雷達站並部署有一個排的兵力,可監控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