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全球海洋輿情演變,島嶼衝突頻現,僅據部分統計,就涉及至少51宗,各主要大國都有牽涉。其焦點主要為領海主權,石油開采,及世界海洋爭端中最普遍、最低強度的漁事糾紛等。全世界由於大陸架劃分被視為擴大國家管轄海域和拓展資源儲備的最後機會,全球約有60至70個國家提出各自的主張。
[12]抗美援越:越南能夠在戰場上與超級大國美國糾纏十三年,使美國深陷於越戰泥沼,中蘇兩國支持是主要原因。越南勞動黨為了防止中蘇兩支友軍控製不住在越南的土地上發生類似“火並”等不愉快事件,對中蘇援越部隊駐地及行進路線進行嚴格的劃分。美軍當時對北越多是轟炸,越南當時所最需要就是高射炮,中蘇兩國都盡力把本國的高射炮送給越南,但是在實戰性能上,蘇方的高射炮其精確度及射程都強過中方的,於是越南把首都河內的防空交給了蘇方而把市郊的防空交給了中方。
十三年中,美國用盡一切方式力圖封鎖越南,但始終未能奏效。因為裝備彈藥的供之不竭,北越軍隊與美軍長期周旋,到最後甚至能與美軍進行大規模機動作戰。中國援越的運輸線即越戰期間著名的”胡誌明小道”,這條起自北越,繞道老撾和高棉叢林的山地小道,是突破美國對北越的封鎖,由中國、前蘇聯向南越共產黨遊擊隊源源不斷輸送軍火和軍需品的補給線。在3年9個月的援越抗美防空作戰中,中國空軍作戰2153次,擊落美機1707架,擊傷1608架,保證越南北方領空的安全。除常規武器外,中國曾對越南援助了大量69式40毫米火箭筒。69式火箭筒因為使用簡便,成為了越軍的“步兵大炮”。僅在1970年至1972年間,中國向越南提供坦克300多輛,是前20年援越坦克的5倍。坦克、大口徑火炮,中國一時生產不出來,就從人民解放軍部隊裝備中抽調。還向越南提供了3000公裏的輸油管全套設備、8萬件避彈衣。
在戰爭期間,中國高炮部隊入越輪換作戰,計有16個支隊、轄63個團和50個隊屬高炮營、及部分高機連和勤務分隊等,總計15萬餘人。到1978年止,據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越南經濟》對中國的兩百多億美元的援越經費開列了詳細清單,指其中包括足夠裝備陸海空軍二百多萬人的輕重武器彈藥和其他軍用品;成百個生產企業和修配廠;三億多米布匹;三萬多輛汽車;幾百公裏鐵路以及全部鐵軌、機車和車廂;五百多萬噸糧食;二百多萬噸汽油;三千公裏以上的油管以及幾億美元的現金外彙等,而當時中國正處於10年動亂的困難時期。
1973年1月27日,美國在結束越南戰爭的協定上簽字,為時12年的侵越戰爭到此結束。1976年1月2日南北越統一,組成新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西貢被改名胡誌明市,這時北越的正規軍已逾百萬。
越南戰爭期間,越南為統一與獨立付出巨大的代價。在1945年至1975年的三十年戰爭中造成了800萬平民的死亡。戰爭結束時給越南留下了一片滿目瘡痍的土地和100萬孤兒、200萬寡婦、50萬殘疾人、70萬妓女。越南戰爭中,美國共向越南投下了800萬噸炸彈,遠遠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個戰場投彈量的總和,美國在越南投入高達56萬之多的部隊,5.6萬人喪生,30多萬人受傷,耗資4000多億美元。盡管軍事上並未失敗,但它表明美國冷戰策略上的重大失誤。
[13]中越自衛反擊戰:又稱中越戰爭,狹義上指1979年2月17日至1979年3月16日,這一個月間中國、越南兩國在邊境爆發的戰爭。廣義的中越戰爭,是指自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間的中越邊境軍事衝突。其中包括1979年中越邊境中方自衛還擊作戰,1981年中國收複扣林山、法卡山之戰,1984年中國收複老山、者陰山、八裏河東山之戰,中國對越拔點作戰、兩山輪戰、對越堅守防禦作戰等。1979年2月到3月間,中國從廣西和雲南兩線,向越南發動了自衛反擊作戰,這是中國陸軍自1960年中印邊界作戰後規模最大的一次作戰行動。
1978年末,中國軍隊9個軍、22.5萬人雲集廣西、雲南中越邊境,箭在弦上。1979年2月17日晨五點,中國軍隊第41軍,第42軍合計六個師,向越軍陣地發起突然攻擊。攻擊的主要方式采用傳統戰術。越軍則以346師,354師,316甲師,188炮兵師,獨立第677團迎擊,雙方在越北全線展開激戰。2月18日,前蘇聯宣布進入戰備警戒體製。2月19日,老街成為越南第一個陷入中國軍隊手中的重要城市,惡鬥中,越軍第246團(所屬師不詳)團長戰死,團參謀長被中國軍隊俘虜。到2月20日晨,開戰僅僅三天,越軍傷亡已經超過一萬名,並有七座導彈基地被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