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隱球菌性腦膜炎】新型隱球菌侵人中樞神經係統後的腦膜炎及腦膜腦炎。一般起病不急、開始多為輕度頭痛,以後逐漸加重,但可自行緩解,經常反複。多數伴有惡心嘔吐、暈眩及不同程度發熱,數周或數月後可出現顱內壓增高症狀,常伴有眼底水腫及視網膜滲出性改變。腦脊液檢查:外觀微濁,主要為淋巴細胞,隱球菌往往混雜其中,糖和氧化物均降低。蛋白常在2.04以上。如不治療,多在3個月至半年左右趨於惡化。
【鱟珠溶解物試驗】鱟係地中海大型節肢動物,屬細蛛綱,其血細胞溶解物中含有一種可凝性蛋白質,可與極微量的革蘭陰性細菌內毒素脂多糖起凝集反應而形成凝膠。本試驗即利用此原理測定血液及腦脊液中的革蘭陰性細菌內毒素,相當敏感,但不能決定病原的種類。根據腦脊液IX丁試驗轉陰情況,對細菌性腦膜炎的預後判斷有參考價值。重症肝病時對內毒素的消除能力降低,試驗亦是陽性,持續陽性示預後不良。
【滿月臉】一種典型的病態麵容。為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特征性表現之一。表現為麵部脂肪多,如滿月,紅潤多脂,皮膚菲薄。
【溴苄銨】—種腎上腺素能阻滯劑。主要通過抗腎上腺素能的作用來對抗心律失常。可延長動作電位時間及有效不應期,提高心室致顫閾。其優點非但不抑製心肌收縮力,反而加強之。用於治療銻劑中毒引起的心源性腦缺氧綜合征,常規治療各種病因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如陣發性早搏、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及心室撲動和顫動。
【溢出性蛋白尿】是由於血循環中某些較低分子量的蛋白質異常增多,經腎小球濾出,並超過腎小管再吸收能力而出現蛋白尿,此類蛋白尿早期並無腎髒本身病變。見於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尿中有本-周蛋白)、嚴重擠壓傷的肌紅蛋白尿、骨髓瘤及單核細胞白血病時的溶菌酶尿等。此類蛋白尿的特點:①有引起異常血漿髙蛋白血症的原發病;②尿蛋白定性分析可檢出特殊蛋白質;③早期腎小球功能主常。
【溢乳】常在生後半年內發生。在小嬰兒,胃呈水平位、胃部肌肉發育未完善,賁門鬆弛、因而在哺乳過多或吞入空氣時,吃奶後常自口角溢出少量乳汁,不影響健康。
【溶菌酶】)一種能殺死多種細菌並能使一些革蘭陽性細菌溶解的酶。存在於各種分泌液中,如淚液、唾液、汗液、乳汁、腸分泌物以及各種內髒如心、肝、脾、胃、腎等的組織內。中性粒細胞中也含大量溶菌酶。
【溶栓劑】能溶解血栓的藥物。常用的有鏈激酶、尿激酶。它們可引起全身性纖維蛋白溶解狀態及出血趨勢。鏈激酶還有抗原性和致熱性。
【溶血】紅細胞破裂,血紅蛋白釋出的現象。
【溶血反應】輸血過程中或輸血後出現的不良反應。輸人的紅細胞或受血者的紅細胞因大量破壞而引起溶血反應。可有發熱、血紅蛋白尿、黃疽、腰部疼痛、胸悶、呼吸急速、大汗淋漓、心率增快以及血壓下降、休克等。
【溶血試驗】以紅細胞溶解與否作為反應發生指標的試驗。例如抗綿羊紅細胞溶血素的測定。
【溶血素】在血清學和細菌學方麵將損害紅細胞膜,使血紅蛋白溢出的,即可以產生溶血反應的生物學因子稱為溶血素。補體結合性強的抗體,溶血性鏈球菌的鏈球菌溶血素等某些細菌所分泌,具有溶血作用毒素,均屬這類因子。前者為免疫溶血素,後者為細菌性溶血素。
【溶血性黃痕】黃疸的一個臨床類型。可有引起溶血的有關病史如輸血、用藥、感染等。急性溶血時可有劇烈溶血反應,表現為寒戰、高熱、四肢疼痛不適,無力等,甚至出現休克和急性腎功能衰竭,血管內溶血者有血紅蛋白尿。慢性溶血者症狀較不明顯,僅有間歇性黃疸和貧血症狀,實驗檢查。其間接膽紅素明顯增高,尿中尿膽原排出增加。糞中尿膽原明顯增加,故糞色較深。血液中除發現貧血外,血中網織紅細胞增加。臨床多伴有肝脾腫大。治療應針對病因采用各種對症治療措施。
【溶血性貧血】由於紅細胞被壞增速,超過骨髓造血補償能力範圍時所產生的一大類貧血。如紅細胞的壽命縮短、破壞加速,而骨髓造血仍能代償時可不出現貧血,稱為溶血性疾病。溶血性貧血的病因及發病機製比較複雜,臨床按發病機製分為兩類:①主要因紅細胞內異常引起的溶血性貧血。包括紅細胞膜的缺陷,紅細胞內酶缺陷,珠蛋白的異常。②主要因紅細胞外異常引起的溶血性貧血、包括代謝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化學因素、物理和機械因素、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等。臨床表現取決於溶血過程的緩急和溶血的主要場所(血管內或血管外、急性溶血常起病急驟,如見於異型輸血,短期大量輸血可有嚴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伴頭痛、嘔吐、寒戰,隨後高熱、麵色蒼白和明顯黃疽,嚴重者引起周圍循環衰竭,最終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慢性溶血起病緩慢,症狀輕微,有貧血-黃疽-肝脾腫大三大特征。臨床應根據實驗檢奄肯定溶血證據,尋找溶血的原因,製定治療方案。
【溶組織內阿米巴】又稱“痢疾阿米巴”,引起阿米巴腸病的一種變形蟲。有兩種形態,即滋養體和包囊。滋養體是寄生形式,寄生於結腸腔和腸壁中,在無氧條件下生長最好,在體外不能增殖。滋養體有大小之別,大滋養體是其致病型,常見於急性期病人的糞便―灶組織中,故又稱組織型滋養體,直徑20~30叫。活動性較強,小滋養體直徑3~12%,運動遲緩,見於無症狀帶蟲者,故又稱腸腔型滋養體。小滋養體在腸腔的常先形成包囊,再排出體外。包囊具有保護性外壁,對外界環境抵抗力強,在一般溫度中能生存2~4周,在60℃時隻能存活10分鍾,包囊為傳播疾病的惟一形態。溶組織阿米巴能在人工培養基中生長,細菌的共存有利於繁殖。人經吞入汙染包囊的食物和水而被感染。
【溺糞】溺淹於敞開的糞水池中,既有似淡水溺淹的病理生理變化,可有血液稀釋、血容量增加、肺水腫、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也有糞中毒所引起的臨床表現。糞中毒是指糞水中細菌毒素以及化學物質進人體內所引起的一係列變化。糞水中細菌較多,以革蘭陰性為主,包括大腸杆菌,副大腸杆菌,綠膿杆菌等,可引起肺炎,腸炎、敗血症等。糞水中含有大量胺類,吲哚等有毒物質,吸人後可使腦功能受損,並影響卟啉代謝,而出現棕褐色含有雙吡咯的尿。一旦發現,先就地搶救清理汙染物,然後迅速送往醫院繼續搶救,如呼吸心跳停止,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髒按壓。
【溺水】液體被吸人呼吸道妨礙氣體交換造成窒息。部分病人溺水後發生喉頭痙攣和心髒驟停、死亡。主要的病理生理變化是窒息、缺氧,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吸入雜質可繼發肺炎、肺膿腫、肺水腫等;並可並發腎功能衰竭、腦水腫。
【群體遺傳學】是所發現的遺傳規律與數理統計學方法相結合而產生的。共目的就是從群體水平上弄清世代之間的遺傳組成,弄清群體遺傳組成受何規律控製。其基因型頻率和基因頻率是群體遺傳組成的內容和標誌。
【贅生物】機體或器官內、外麵在病理過程中形成的各種突出物的總稱。按其性質可分為非腫瘤性和腫瘤性兩種。前者如細菌性心內膜炎時心內膜上的贅生物,後者多由腫瘤突出而形成心瓣膜上的贅生物受血流衝擊脫落後,可造成腦、腎、脾等髒器的栓塞。
【靜脈賣血檢】腦血管疾病的一種類型。由於腦靜脈係之間血管吻合較多,建立較好的側支靜脈循環,病兒往往不出現腦症狀,給臨床診斷造成一定困難。臨床上遇到原因不明小兒急性腦病時,常要想到顱內靜脈竇及腦血栓的可能性。顱內靜脈竇及靜脈血栓形成,一般分化膿性及非化膿性兩種。非化膿性顱內靜脈竇及靜脈血栓很少見,發生於重度營養不良、脫水、青紫型先天性心髒病、創傷、惡病質以及某些血液病如鐮狀細胞貧血、紅細胞增多症、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症等。化膿性顱內靜脈竇及靜脈血栓是由原發感染灶傳播而來的,常有菌血症。症狀與靜脈血栓發生的部位、範圍、進展速度及原發疾病的特征有關。常見的症狀是顱內壓增高、神經係統局部症狀、抽搐發作、意識改變等。
【靜脈麻醉】將麻醉藥注入靜脈,經血循環作用於中樞神經係統,從而產生全身麻醉。具有誘導及蘇醒快而舒適、不刺激呼吸道、不燃燒爆炸、不汙染大氣及操作管理簡單等優點。但藥注入靜脈後,隻能依靠體內代謝排出,一旦過量,處理較難。多數靜脈藥的鎮靜及肌肉鬆弛作用不強,需用輔助藥物以增強效果。按藥物作用方式又分為靜脈基礎、靜脈誘導和靜脈維持三類。給藥方法亦有單次注入,分次注入和連續滴注三種。靜脈全麻藥物品種多,且常按藥物品種命名,臨床應用頗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