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二章(3 / 3)

【新陳代謝】生物體與環境間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不斷自我更新的過程。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可分為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包括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兩個對立過程。前者指物質由外界進入機體後,通過消化、吸收轉運而轉變成為自身組織的一部分並貯存能量的過程,又稱之為合成代謝;後者指物質在細胞內的分解和利用後,將代謝產物排出體外同時釋放能量的過程,又稱之為分解代謝。新陳代謝失調則會產生疾病,而一旦新陳代謝終止,則生命就告結束。

【新生兒保健】指胎兒從娩出至出生後28天期間的保健。包括①新生兒護理:注意保暖、保持皮膚清潔、臍帶護理等。②指導喂養:早開母乳,正常新生兒生後30分鍾即應開奶。③預防感染: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避免交叉感染,預防母體感染,及時發現疾病,及時診斷治療。

【新生兒持續肺動脈高壓症】又稱“持續胎兒循環“,為一臨床綜合征,常發生於足月兒、近足月兒或過期產兒,臨床表現為嚴重發紺、低氧血症,吸高濃度氧時低氧狀態不能改善,為新生兒期嚴重疾病。國內尚無發病率報道,國外報道約為1/1400,實際發病率也許更高。治療除傳統治療,高氧、高通氣、藥物擴張肺血管等以外,近年進展包括高頻呼吸機、體外膜肺、一氧化氮吸人療法。

【新生兒出血症】又稱新生兒低凝血酶原血症,因缺乏維生素X依賴凝血因子所致自限性疾病。足月兒多在生後2~5天,但早產兒遲至2~3周仍可發病。由母親用水楊酸類、抗癲癇藥和雙香豆素類者亦可在生後第1天發病。主要症狀是出血,最常見的部位為消化道,其次為臍部、皮膚及皮下組織,如足跟、骶部、項背部等壓處有淤斑;偶可發生顱內出血;至於肺、心包、腎、腎上腺、腹腔、陰道等處出血則極少見。症狀因出血量及部位而不同。量少.者一般情況尚可;量多者可出現蒼白、休克等症狀。若出現顱內出血及肺、心包出血時症狀嚴重,並有相應的臨床表現。出血後可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凝血時間延長,但血小板正常,出血時間正常。新生兒有出血症狀時,應即刻注射維生素&1~5:118,緊急情況下,可輸新鮮血10~204/1%,以搶救休克、糾正貧血,並可提髙凝血酶原濃度,製止出血。

【新生兒低鉀血症】是由於鉀攝人不足,細胞內外鉀重新分布或失鉀過多而致血清鉀的臨床綜合征。本病在新生兒早期的發病率雖不髙,但對神經、肌肉、心、腎功能損害嚴重,在重症新生兒治療中應注意防治。臨床表現主要有神經肌肉興奮性減低和心髒收縮無力,慢性缺鉀(大多超過1個月)可使尿濃縮功能降低,尿量增多,可發生低鉀低氯性堿中毒伴有反常性酸性尿。還可發生高糖血症和負氮平衡。首先治療原發病,去除病因。

【新生兒低鈉血症】卿助-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新生兒鈉缺乏和或水瀦留、致血清鈉的臨床綜合征。患本病時,患兒體液和體鈉總量可減少、正常或增加。在低鈉血症的患兒中,伴有血漿滲透壓正常(如高脂血症或髙蛋白血症)或血滲透壓增高(如高糖血症)者又稱假性低鈉血症。失鈉性低鈉血症主要是低滲性脫水的症狀。低鈉嚴重者可發生腦細胞水腫、出現神經係統症狀如呼吸暫停、嗜睡、昏睡、昏迷或驚厥。稀釋性低鈉血症時細胞外液增加、血液稀釋,原有水腫可加重,但抗利尿激素不適當分泌綜合征多無水腫,血壓不降低,以腦水腫引起的神經係統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

【新生兒肝炎綜合征】多種病因所致的新生兒肝炎。主要為乙型肝炎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柯薩奇病毒、風疹病毒所引起的肝炎,亦可由巨細胞病毒、弓形蟲或各種細菌等所致。主要表現為黃疸,體檢肝脾增大,尿色較深,大便黃色,但亦可發白。實驗室檢査可見結合膽紅素和未結合膽紅素均增高。

【新生兒高鉀血症】稱為高鉀血症,是由於鉀攝入過多,從細胞內液移向細胞外液或排鉀障礙所致。血清鉀增高常反映鉀總量過多,但當存在細胞內鉀移向細胞外液的情況如溶血、酸中毒等時,體鉀總量亦可正常或減低。臨床表現主要有兩個方麵:神經肌肉興奮降低和心髒收縮無力、心音減弱、早期血壓偏高、晚期降低。治療主要是糾正高血鉀和治療原發病。停用鉀劑、含鉀藥物及瀦鉀利尿劑,禁用庫存血,暫停授乳和其他含鉀豐富的食物。

【新生兒高鎂血症】稱為新生兒高鎂血症。本病病因多為醫源性,在新生兒常發生於以下情況:①母親用硫酸鎂治療;②鎂鹽經腸道攝人過多;③腸道外鎂負荷增加;④腎排泄鎂鹽減少。血鎂升高可引起中樞神經係統抑製,神經肌肉阻滯、肌張力低下以及呼吸、循環功能衰竭。其中尤以對神經肌肉接頭處的抑製作用更為明顯。必要時可考慮用枸櫞酸血換血。此外,已有呼吸抑製、呼吸功能不全時應氣管插管、給予呼吸支持療法,患兒必須保證充足的水分供給及適當使用利尿劑等。

【新生兒高納血症】是由於各種原因所致的水缺乏和7或鈉過多引起的臨床綜合征,均伴有高滲綜合征、體液和體鈉總量可以減少、正常或增加。病因有單純水缺乏,混合性失水鈉和鈉瀦留3個方麵。治療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去除病因、恢複血清鈉至正常。

【新生兒肱骨幹骨折】因難產或手術產所引起新生兒肱骨骨折。骨折多半發帛於骨幹中段,係橫斷骨折,有移位。

【新生兒弓形蟲綜合征】新生兒先天性感染弓形蟲所致的一組病症。主要表現為貧血、黃疸和肝脾腫大。

【新生兒股骨幹骨折】在臀產及手術產時用手勾出下肢,所引起新生兒股骨中段斜形骨折。骨折後局部有劇烈腫脹及摩擦音,同時由於屈肌的收縮,使近側斷端向前移位,造成向前成角畸形。可用懸錘牽引治療,約2周可愈合,一般無後遺畸形。

【新生兒能分離】(新生兒產傷之一種。難產新生兒可發生,見於股骨下端,肱骨上端或下端。股骨下端通常是向後分離,故在股骨幹後方有骨膜下血腫。治療亦可用懸錘牽引2周。肱骨下骺分離的症狀是肘部腫脹,致使上肢不敢活動,生後2周才有X線表現。療法是在牽引下逐漸屈至60°(屈曲位),用懸吊帶支持。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又稱“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特點是進行性呼吸困難,明顯三凹征、青紫和呼吸衰竭,未成熟兒多見,胎齡大於37周者少見。剖腹產兒、母有糖尿病或妊娠毒血症的新生兒,也有部分患本病者。病理以肺泡壁及細支氣管壁上附有嗜伊紅性透明膜和肺不張為特征。

【新生兒呼吸暫停】呼吸暫停指在一段時間內無呼吸運動。新生兒呼吸暫停臨床較多見。它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許多疾病及早產兒的並發症狀。如不積極治療,可出現死亡造成神經係統後遺症。診斷:①呼吸停止)20秒;②心率變慢。③呼吸暫停時經頭皮血氣監護)下降。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指新生兒期化膿性細菌引起的腦膜炎症,是新生兒時期較嚴重的細菌感染,有較高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化膿性腦膜炎常為敗血症的一部分或繼發於敗血症。有1/3左右的敗血症患兒合並腦膜炎。由於臨床表現不典型,顱內壓增高現象出現較晚,又缺乏腦膜剌激征,故早期診斷較困難,治愈後常常留有神經係統的後遺症。治療主要是及早選用大劑量易透過血腦屏障的藥物及綜合對症處理。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種新生兒期原因不明的消化道疾病。以胃腸道缺血壞死及常並發腸穿孔為特征,其發病受產科因素、前驅疾病、環境菌群及喂養等影響,且有流行趨勢。臨床上的腹脹、嘔吐、便血為主要表現,X線征表現典型。①腸管明顯擴張、僵直固定;②腸間隙增厚)2目;③腸腔內見多個小液平,呈階梯樣改變;④腸壁積氣、黏膜下層可見小囊泡或串珠樣積氣、或漿膜下見細斜狀、半弧形、環狀透亮影;⑤腹腔有溶液並漸增多;⑥門靜脈積氣,自肝門向肝內呈樹枝狀積氣影;⑦氣腹。治療首先應禁食和胃腸減壓,同時給補液、抗生素、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