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後包塊】位於腹膜後間隙內的腫塊。除腎、腎上腺、胰腺疾病外,還有腹膜後脂肪瘤、神經鞘瘤、淋巴肉瘤、纖維肉瘤等。
【腹膜後間隙】指脊柱兩旁腹膜後與腰方肌之間的一個空隙。它自第12肋骨向下伸展到髂脊,範圍廣泛。胰腺、腎上腺、腎髒、輸尿管和許多血管及神經(特別是交感神經係統)都在此區域內。
【腹膜透析】為腎功能衰竭所引起尿毒症的一種治療方法。利用腹膜作為透析膜,把含有一定成分和滲透壓的透析液輸入腹腔,通過腹膜與體內物質互相擴散,使體內蓄積的代謝廢物從透析液排出,而透析液中的某些物質亦可向體內移動。如此不斷地更換透析液,有效地排出體內積聚的代謝產物,調節水和電解質平衡,糾正酸中毒。對改善血液和體液的病理生理變化起到一定的腎功能作用。腹膜透析也可用於治療某些中毒,如巴比妥類藥物中毒。
【腹膜炎】腹膜的炎症。當腹膜受到細菌或化學物質如胃液、腸液、胰液、膽汁等的剌激時,皆可發生急性炎症。按炎症的範圍分為彌漫性和局限性;按發病可分為繼發性與原發性;按炎症開始的性質分為無菌性與感染性。臨床表現有持續性腹痛,並有嘔吐、發熱、腹脹、便秘症狀。臨床檢查可有腹肌緊張、壓痛,反跳痛等。治療應針對病因及時對症治療。
【腹膜腫瘤】發生於腹膜的腫瘤。腹膜原發性腫瘤罕見,繼發性腫瘤可來自卵巢和胚胎性癌、腸係膜或腸壁的淋巴肉瘤,並由腹內或其他任何器官原發癌轉移至腹膜。繼發性腹膜癌出現後,可產生腹水和多發性、結節性腫塊,有時作腹部觸診或作直腸指檢可觸及盆腔底的癌結節。至晚期患兒因大量腹水引起腹脹,出現消瘦、乏力和貧血等惡病質現象,作腹腔穿刺可得血性腹水,塗片找到癌細胞可協助診斷,預後險惡。隻有早期治療原發性癌,才能預防腹膜癌瘤,治療繼發性腹膜癌,可采用化療、放療和一般支持療法。
【腹腔】腹壁及腹內筋膜包圍的體腔。上界為膈穹隆,下方與小骨盆腔相通,由於膈肌的左右側可分別達於第4、5肋間水平,小腸等腹腔內髒器也常常位於小骨盆腔內,即腹腔的實際範圍遠比腹前壁的界限大。
【腹腔穿刺】用穿刺針經腹壁剌入腹膜腔的穿刺技I術。常用於檢查積液的性質以協助明確病因,或進行腹腔內給藥。當有大量腹水引起呼吸困難或腹部脹痛時,亦可穿刺放液以減輕症狀。內科常用穿刺部位為臍與髂前上棘連線中外1/3交點。
【腹腔鏡檢査】應用腹腔鏡經皮穿刺進入腹腔直接觀察腹內髒器病變的檢查方法。腹腔鏡由傳象係統和照明係統組成,新式腹腔鏡由光導纖維作導光束,有冷光源和照相設備,可以對肝、膽囊、腎、胰腺、卵巢、腹膜等髒器的炎症、腫瘤等病變作直視及活檢。還用於粘連切開,輸卵管結紮等治療,最適用於肝髒、盆腔器官及腹膜疾病的診斷,了解腹腔,盆腔腫塊的性質及檢查腹膜後轉
【腹腔膿腫】位於腹腔的膿腫。急性腹膜炎局限後,膿液未被吸收,為腹壁、髒器、腸係膜或大網膜及其間的粘連所包圍,形成腹腔膿腫,以膈下及盆腔為多見,有時也存在於腸間或腹腔其他部位。
【腹式呼吸】呼吸時以膈肌運動為主,胸廓下部及上腹部的動作比較明顯。男性及兒童以腹式呼吸為主。肺、胸膜疾病時腹式呼吸加強,腹部疾病則腹式呼唆減弱。
【腹水】腹腔內遊離液體過多。主要表現為腹部膨脹及有飽脹不適感。少量積液不易察覺,大量積液除腹部膨脹外,腹壁呈緊張發亮,表淺靜脈怒張,觸診時腹內有液體波動感,叩診移動性濁音陽性。腹部0超或口可確診。腹水的性質可為漏出液或滲出液,其外觀可為漿液性、血性、膿性或乳糜性。
【腹水征】腹腔病理性液體增多的一種體征。當腹腔內遊離腹水在1000011以上時,可査得移動性濁音,即腹水征陽性。
【腹痛】小兒時期常見症狀,腹痛原因眾多。大致可分為外科性腹痛和內科性腹痛兩大類。①外科急性腹痛:包括炎症性、穿孔性、梗阻性、內出血性、扭轉性等。②內科急性腹痛包括腹部病變所致和腹外疾病所致兩種情況。前者包括急性腹膜炎、急性實質髒器炎症、急性空腔髒器炎症、腹腔淋巴結炎、急性腹膜後髒器炎症、消化功能紊亂引起的腸痙攣;後者包括呼吸道疾病、心血管係統疾病、神經源性疾病、代謝性疾病、中毒性疾病、變態反應性疾病以及其他如流行性胸痛、鐮狀細胞病等。由於病因複雜,診斷有時較困難,應高度重視,以免貽誤病情。
【腹圍】用軟尺測量患者取仰臥位時經臍環繞腹部一周的距離。適用於做動態觀察腹水的變化。應定期在同樣條件下進行測量比較。
【腹瀉】腸黏膜的分泌與吸收障礙,腸蠕動過快,致排便頻率增加、糞稀薄、含有異常成分者稱為腹瀉。
【腹罔病】是一組多病源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是造成小兒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未明確病因之前,統稱為腹瀉病。診斷依據為①大便性狀有改變:呈稀便、水樣便、黏液便或膿血便。②大便次數比平時增多。根據病因可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瀉病,前者又分為霍亂、痢疾、其他感染性腹瀉;後者又分為食餌性(飲食性)腹瀉、症狀性腹瀉、過敏性腹瀉和其他腹瀉。最重要是明確病因,之後給以針對性治療。
【腹脹】即“腹部膨隆”。可能由於氣脹、積液、腹內巨大實性腫物或腹肌無力引起,小兒腹脹多以氣脹為主。
【腹主動脈】降主動脈的遠心端部分。自膈的主動脈裂孔處續主動脈胸部,沿脊柱前方下降,至第4腰椎體下緣附近處分為左、右髂總動脈。主動脈腹部右側有下腔靜脈,前方有胰、十二指腸水平部和小腸係膜根。
【腱反射亢進】腱反射較正常明顯活躍的現象。見於錐體束病變,是由於反射活動釋放(即失去了中樞神經抑製)所致。
【腱反射消失】用正常的閾上刺激,不能誘發應出現的腱反射。通常表明反射弧被阻斷,除暫時性消失外,多表明有器質性病變,如周圍神經炎、神經根炎、脊髓前角灰質炎等,如為不全損傷,也可呈現腱反射減弱。此時較強的刺激也隻能引出相對弱的反應。
【意識】人對自身和周圍環境的認識能力。前者稱自我認識,後者稱客觀認識。意識的重要特性是它的連續性,從而將既往經曆與現實體驗聯係起來。意識由兩部分組成,即意識的內容及其“開關係統”。意識的內容來源於大腦皮層功能活動,包括記憶、思維、定向和情感。人通過語言、視聽、技巧運動和複雜的反應與外界保持密切聯係。意識內容的正常取決於大腦半球功能的完整性。意識的“開關係統”可激活大腦皮層並使之維持一定水平的興奮性,使機體處於覺醒狀態,從而在此基礎上產生意識內容。因此,意識清晰才能保證人的精神活動得以正常進行。
【意識模糊】是意識水平輕度下降,較嗜睡為深的一種意識障礙。患者能保持簡單的精神運動,但對時間、地點、人物的定向能力發生障礙。
【意識障礙】凡能影響大腦功能活動的疾病皆會引起不同程度的意識改變,這種狀態為意識障礙。如興奮不安、思維紊亂、語言表達能力減退或失常、情感活動異常、無意識動作增加等。根據意識障礙的程度,簡要分為嗜睡、意識、模糊、昏迷以及譫妄。
【意識狀態】是大腦高級神經中樞功能活動的綜合表現,即對環境的知覺狀態。正常人意識清晰,反應敏銳精確,思維活動正常,語言流暢、準確,表達能力機敏。
【窻向性震頗】又稱姿勢性震顫。運動性震顫的一種。多見於上肢和頭部。特點是在從事某種目的性運動或維持某種姿勢時出現,靜止時消失。如指震試驗、指耳試驗時,手指近於目的物即出現震顫並加劇,通常見於小腦病變時。
【竇道】深部膿腫向體腔或體表穿破的盲管狀通道。
【費房結】是心髒正常衝動的起源。位於上腔靜脈人口與右心房的交界處。
【費性心動過緩】常由於迷走神經張力增高或竇房結受損害所引起。正常健康小兒中少見。常發生於運動員、未成熟兒、顱內壓增高及動脈血壓增高時、心導管檢查、全身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體溫過低、垂體功能減退、梗阻性黃疸及傷寒等、心肌炎、電解質紊亂,新生兒或胎兒發生心動過緩應做心電圖檢查排除先天性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心動過緩明顯則可發生各種不同症狀,其程度從容易疲勞、運動耐力降低以至發生阿-斯綜合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