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一章(1 / 3)

【硼酸中毒】硼酸能從胃腸道、損傷的皮膚迅速吸收,故內服和局部應用可中毒。小兒常見原因為應用含硼酸的爽身粉或用硼酸軟膏塗布大麵積濕疹,尿布疹,誤服硼酸水或殺蟑螂丸等。中毒症狀首先表現消化道症狀,隨即出現大片皮疹。部分病人可有肝脂肪變性、黃疸、腎損害;嚴重者感覺異常、共濟失調、精神錯亂、青紫、昏迷,甚至可死於休克、尿毒症。

【摸空症】表現為上肢以肘、腕、手關節為主的一種無意識摸索動作,見於腦膜炎、傷寒及敗血症的高熱期有意識障礙者和肝昏迷病人。

【攜帶者】(“釷)①病原體侵人人體後,可以停留在入侵部位,或侵人較遠的髒器,繼續生長、繁殖,而人體不出現任何的疾病狀態,但能攜帶並排出病原體成為傳染病流行期間的傳染源。②在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中,隱性基因隻有成雙的基因存在時,方能得到表現,而帶有一個病理隱性基因的個體並不發病,卻能將病理基因傳給子代。這帶基因個體為攜帶者。

【輸卵管】把卵子從卵巢傳輸到子宮的管道。

【輸尿管】一對連接腎與膀胱的運輸尿液的管道,位於腹膜後。管壁的肌層經常蠕動,以推送尿液。輸尿管有三個生理性狹窄,常為尿路結石發生嵌頓的部位。發生嵌頓時可引起劇烈的絞痛、血尿,X線檢查或可發現。嬰幼兒輸尿管較長而彎曲,管壁肌肉及彈力纖維發育不良,常易擴張並易受壓及扭曲而導致梗阻,造成尿瀦留而誘發感

【輪尿管積水】由於輸尿管阻塞而引起的、輸尿管內尿液積聚的現象。可分先天性和後天性兩類。可由輸尿管本身病變或受周圍病灶壓迫而發生。

【翰尿管結核】泌尿道結核的一部分,常繼發於肺結核。小兒時期較少見。病變起始於腎皮質,其後結核菌隨尿液下行引起腎盂、腎盞、輸尿管和膀胱病變。輸尿管被感染而破壞,產生黏膜潰瘍,結核肉芽組織形成。以後其下層和肌層纖維組織增生而增厚、管腔狹窄、梗阻。輸尿管結核在X線造影下是狹窄和擴張交替,粗細不勻、邊緣不整、僵硬固定的管狀陰影。有時見條狀鈣化。臨床上以血尿、尿頻、尿痛最常見,治療用抗結核藥物等。

【輸尿管口異位】一種泌尿道畸形。正常輸尿管口開口於膀胱三角區,而異位輸尿管口則位於三角區以外的膀胱內和膀胱外,約80%病例患側都是雙輸尿管,常並發其他泌尿係畸形,如腎發育異常、蹄鐵形腎、異位腎等。

【輸尿管腎盂造彩術】即逆行腎盂造影術。需在膀胱鏡檢查下,把特製的導管插入輸尿管內,再經導管注人造影劑,使輸尿管和腎革、腎盞顯影。用於腎盂及輸尿管疾病的診斷。

【輸尿管息肉】輸尿管中的良性增生物,多係慢性炎症或刺激引起。

【輸尿管狹窄】指輸尿管的病理性狹窄。包括先天性輸尿管狹窄,及後天性由腫瘤、息肉、炎症或瘢痕造成的輸尿管管腔阻塞或腔外壓迫導致的狹窄。狹窄部位上的輸尿管常擴張,並合並腎盂積水。嚴重狹窄需手術治療。

【輸尿管周圍炎】)即輸尿管本身及其周圍組織的炎症。可以是原發於輸尿管後,波及周圍組織的炎症;亦可以是毗鄰組織、器官的炎症波及輸尿管所致。

【輸血】把健康人的血用一定的器械輸送到病人體內的一種治療措施。輸血一般均從病人靜%脈輸人,病情嚴重者,可行動脈輸血急救。輸血的目的主要是增加血量,改善血液循環,改變血液成分,提高血液帶氧能力和增加抵抗力。輸人全血和紅細胞前應鑒定血型,並經交叉試驗證明無凝集現象,一般均用同型。在輸血過程中應注意輸血反應的發生。

【輸血反應】在輸血過程中或輸血後出現的不良反應。包括①過敏反應,多發生在有過敏史的受血者,是由於受血者血液循環中有抗抗體與輸人血內的發生抗原抗體反應。多發生在輸血後期或即將結束時,表現局限或廣泛的皮膚瘙癢和蕁麻疹,嚴重者出現喉頭水腫、支氣管哮喘,以至過敏性休克。②發熱反應,可發生在輸血過程中或輸血後15分鍾。先有畏寒,繼而發抖,伴有頭痛、出汗、惡心、嘔吐等症狀。③溶血反應,輸人的紅細胞或受血者的紅細胞因大量破壞而引起溶血反應。可有發熱、血紅蛋白尿、黃疽、腰部疼痛、胸悶、呼吸急促、大汗淋漓、心率增快以及血壓下降、休克等。④輸血後出血傾向,如輸血後紫癜等。⑤細菌汙染血的輸血反應,患者可有發熱、頭痛、畏寒、全身不適、四肢酸倦及消化不良等症狀。⑥輸血後疾病傳播,如輸血後肝炎、瘧疾、梅毒等。此外,大量輸血後可引起枸櫞酸中毒、低鈣性手足搐搦及心律失常;輸人庫存時間長的血液可發生高血鉀;長期反複多次輸血可導致含鐵血黃素沉著症;加壓輸血不慎可發生空氣栓塞等。因此,在輸血過程中應密切觀察,防止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發生後應立即進行處理。

【輸液泵】是一種利用機械推動液體進人血管係統的一種電子機械裝置。可按要求以恒定的速度輸人定量的液體並具有報警功能。分為兩大類:①推注式注射器輸液泵:是以恒定的壓力作用於注射器的活柱上,當活柱受壓時,液體通過輸液管注人血管。②蠕動輸液泵:是利用滾輪連續轉動,使輸液泵管路一定部位受到擠壓產生蠕動,從而推動液體向前流動而注人血管。

【感覺遲鈍】受試者在神誌清醒狀態下,對某種剌激雖感覺有反應,但較正常人的刺激閾明顯增高,而由此引起的感覺也明顯地低於正常。常見於感覺神經或中樞感覺通路受損。

【感覺統合失調】感覺統合是指進入大腦的各種感覺,刺激信息在中樞神經係統形成有效的組合。這一過程包括兩個方麵,其一,在同一時間內多種感覺刺激信息轉人中樞,由大腦進行統一加工處理,再協調相應的器官或組織做出適當的反應。其二,在接受新的信息的同時,大腦要找出貯存於記憶中的經驗信息,將新的感覺與以往的經驗進行比較並使之協調,進一步指揮身體對環境做出適當的反應。感覺統合理論認為,身體對環境所做的任何反應都是以感覺輸人為前提而反應的形式、程度等則與大腦的統合作用有關。從這一觀點出發認為,感覺統合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有的學習過程。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則無法發展。任何原因使感覺剌激信息不能在中樞神經係統進行有效的組合則整個身體就不能和諧有效地運作,此種感覺與統合障礙現象稱為感覺統合失調,是兒童學習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見為前庭平衡覺、觸覺、聽覺等感覺剌激與統合功能失調。加強感覺刺激信息的輸人,促進大量功能的完善是其治療的理論依據。

【感覺性共濟失調】即脊髓性共濟失調。為脊髓後根後索病損造成深感覺障礙所引起。視覺可以代償,因此龍伯征陽性,跟膝脛試驗不穩準,同時伴有下肢位置覺、震動覺障礙。見於脊髓病變、周圍神經質、弗利德裏失調。

【感覺性共濟失調步態】跨步大,舉腿高,落足用力過度,但視覺可以協助平衡,見於脊髓或末梢神經病變。

【感覺異常】通常是指沒有外加刺激情況下而產生的異樣感覺,如蟻行感、針刺感、麻木感或燒灼感等。常見於感覺神經不完全損害的病人。

【感覺障礙】表現為感覺減退甚至消失,或感覺異常(麻木及蟻行感)。

【感染】①病原微生物侵人機體及其在機體內繁殖。②也適應於機體對其他病原(如原蟲等)的侵人引起的應答。③病原體由傳染源,通過一定途徑傳入另一機體的過程。

【感染後腦炎】是一種腦和急性靜脈詢圍脫髓鞘為特征的疾病。最常見的有三種類型:①在急性傳染病過程中發生的腦炎,見於麻疹、風疹、水痘、流行性聴腺炎、流行性感冒、腺病毒感染、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百日咳、傷寒等。②慢病毒感染如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和慢性進行多灶性白質腦炎。③預防接種後腦炎,僅見於乙腦疫苗、百日咳菌苗、痘苗或狂犬疫苗接種之後。

【感染徑路】病原體侵入易感人體所通過的途徑。如病毒、細菌、寄生蟲、立克次體等由呼吸道、腸道或直接接觸感染人體即感染徑路。

【感染率】指某一人群在某一時點上平均每百(千、萬)人口中感染某種病原體的人數。感染申檢查發現某種病原體陽件人數二皁一受檢查人數

【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侵入人體引起的疾病。在人群中不易引起流行的傳染病,有時稱為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貧血】是繼發性貧血中最常見的一種。多見於慢性化膿性感染,如支氣管擴張、骨髓炎、結核病、肺膿腫、膿胸、感染性心內膜炎等。貧血的症狀多不嚴重,隻有麵色蒼白、乏力、心率快等一般表現。呈輕度或中度貧血。治療主要針對原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