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3 / 3)

【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急性起病的脊髓功能障礙。脊髓內神經傳導束的炎症性損傷引起神經衝動的傳導阻滯,從而發生運動、感覺和括約肌功能失常。

【急性喉氣管支氣管炎】上、下呼吸道的急性彌漫性炎症,以喉部及聲門下的浮腫、氣管與支氣管內滲出物稠厚成痂,以及中毒現象為特征。可為流行性或散發性,往往繼發於麻疹或流行性感冒之後。多見於3~5歲的幼兒,因此時對傳染病抵抗力低,咳嗽功能差,加之分泌物黏稠不易咳出,更助長感染的蔓延。冬季與早春氣候幹燥時發病較多。患處黏膜充血腫脹,可見糜爛或潰瘍,甚至侵人肌層,以致管腔狹窄。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由於重症感染,嚴重外傷及多種肺內、外原因引起的肺順應性減低,肺泡萎陷不張、肺水腫、肺通氣血流比例失調所導致的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進行性呼吸窘迫及低氧血症。

【急性化膿性關節炎】關節的化膿性感染。多見於嬰幼兒。易發生於膝關節、肩關節及髖關節,均有敗血症的表現如發熱、白細胞增高、脈搏加快等,關節腫脹,有壓痛。肢體因疼痛和肌肉痙攣而活動受限,關節液多為膿液,塗片可見致病菌,如治療不及時可致關節脫位、畸形、活動障礙等。除大量抗生素治療外,還需進行支持療法,局部行皮牽引、關節腔穿剌或切開引流。

【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由化膿性細菌自血行或鄰近感染蔓延至甲狀腺引起的急性炎症病變。表現為高熱,甲狀腺部位劇痛、腫大、發熱、波動或皮膚發紅、白細胞升高等感染性炎症表現。治療需用抗菌藥物、穿刺或手術切幵引流等。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因化膿病菌如鏈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侵人中耳而發生的炎症。為嬰幼兒多見的耳病。因該年齡期抵抗力弱,易患卜,呼吸道炎及各種傳染病;咽鼓管短,位置低而平,平臥吃乳,易反胃嗆咳,帶菌分泌物可侵入咽鼓管;嬰兒中耳常遺有胚胎期的結締組織,容易發生感染。

【急性壞死性腸炎】一種與產氣莢膜芽胞杆菌感染有聯係的急性炎症性腸炎。多見於3~9歲兒童,亦町見於新生兒及嬰兒期。主要病理改變為腸壁小動脈內類纖維蛋白沉著,栓塞而致小腸出血壞死。起病急,主要症狀為腹痛、嘔吐、腹脹、腹瀉、便血和毒血症等。病情輕重不等,嚴重可出現中毒性休克。本病主要采用內科治療,必要時手術治療。

【急性黃色肝萎縮】又稱“急性彌散性肝壞死”,繼發於各種中毒症如磷、砷、鋇及毒葷中毒,偶見於傳染性肝炎病例,似與營養不良或個別體質有關。暴發病例可因肝壞死而迅速惡化。輕者出現與甲型病毒性肝炎相似的症狀。先見全身症狀如發熱、無力、頭痛、食欲低下,並有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1~2周後出現重度黃疸,脾多腫大,肝先增大以後縮小。後期常見出血及神經症狀,終至昏迷。治療宜靜脈點滴葡萄糖液、電解質液及血漿。

【急性會厭炎】又稱“急性梗阻性聲門上喉炎”。是一種危險的,進展很快的會厭及周圍組織的急性炎症。最常見的致病菌是嗜血性流行感冒杆菌乙型。肺炎球菌、口溶血性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等亦可致病。同時可發生敗血症、肺炎及膿胸。發病急,常有輕度的上呼吸道感染。較小病兒常突然發病,高熱、呼吸困難。較大兒童則先訴嗓子痛,吞咽困難,發病數分鍾或數小時內即出現嚴重喉梗阻,極度呼吸困難,吸氣性喘鳴,鼻扇,三凹征,咳嗽,吞咽困難,拒絕飲食,煩躁,因吞咽困難而流涎。頸部有輕度淋巴結炎,雙肺呼吸音降低。

【急性脊髓炎】脊髓急性非化膿性炎症。病因不明,可能係某種病毒感染或感染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變多累及脊髓上胸段和下頸段。其病理改變中,有的以脊髓周邊白質炎症為主;有的以中央灰質炎症為主;有的呈橫貫性脊髓炎表現。臨床上多在脊髓症狀出現前1~2周內有發熱或上呼吸道症狀,然後出現背部疼痛、束帶感等神經根刺激症狀,繼之出現下肢無力、癱瘓、感覺麻木和缺失、及直腸、膀胱障礙,在1~2日內發展到高峰。脊髓休克期內多表現為弛緩性癱瘓、尿便瀦留;休克期過後表現為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的痙攣性癱瘓。早期治療以腎上腺皮質激素和人血清丙種球蛋白大劑量靜脈滴注為主,輔以減輕水腫、改善微循環藥物等治療,注意預防褥瘡,尿路感染和促進肢體及膀胱功能的康複。亦可給予針刺、理療和體療等。

【急性間歇性卟啉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是由於血紅蛋白合成的早期代謝障礙。主要表現為陣發性腹痛和神經係統症狀。腹痛為發作性、程度不同的腹部絞痛。約有20%病人發病以神經係統症狀為主,常見的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腸痙攣,心率快,並可出現尿瀦留,治療主要是減少發作的機會,靜脈注射高鐵血紅素可中止發作。

【急性巨核細胞白血病】巨核細胞係統惡性增生性疾病。臨床表現同其他白血病,但病程經過凶險、短期內死亡。有時給其白血病細胞經電鏡結合血小板過氧化酶和(或)抗血小板單克隆抗體鑒定才能確診。本病尚無滿意療法。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在咽鼓管發生急性阻塞的基礎上或加之感染的因素引起的中耳非化膿性炎症。常見原因為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百日咳、鼻部腫瘤、不適當擤鼻、變態反應等。有耳悶、耳鳴、耳痛、頭痛等症狀。聽力檢查為傳導性耳聾,檢査見鼓膜充血內陷,中耳積液。首先針對病因治療,局部用196酚甘油滴耳,行咽鼓管吹張術,晚期可行鼓膜穿刺術。

【急性闌尾炎】闌尾腔梗阻和繼發感染所致。是小兒最常見的急腹症。根據病理發展過程的不同,可分為四型:①卡他型;②化膿型;③壞疽型;④梗阻型。除卡他型外,其他各型若不及時治療均可引起穿孔。病初時七腹部或臍周疼痛,數小時後轉移至右下腹,伴有惡心、嘔吐、發熱。體檢右下腹有固定性壓痛點,待炎症波及腹膜後即出現局限性腹肌緊張。白細胞顯著增高。闌尾穿孔並發彌漫性腹膜炎時,中毒症狀多較嚴重,可有精神不振、高熱、脫水、腹部膨脹、全腹壓痛、肌緊張。治療原則是早期手術切除闌尾。

【急性粒-單細胞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的一個亞型(風型)。骨髓和外周血中有粒係和單核兩係細胞增生。臨床表現與其他急性白血病相似,但有易發生中樞係統白血病的傾向。

【急性鏈球菌感染後腎小球腎炎】由感染的鏈球菌作為抗原而引起的急性腎小球腎炎。感染的鏈球菌是急性腎小球腎炎。感染的鏈球菌是急性腎小球腎炎最常見的病因。參見“原發性急性腎小球腎炎”。

【急性良性肌炎】由流感病毒所致,累及兩下肢肌肉的非炎症性疾病。於原發病後1~3日出現劇烈肌痛,致蹠屈狀態及跛行,無感覺異常。可見畏食、頭痛、腹痛、皮疹等,血肌酸磷酸激酶顯著增高。對症治療,預後良好。

【急性毛細支氣營炎】一種嬰兒較常見的呼吸道感染,與該年齡支氣管係統的解剖學特點有關。僅見於2歲以內,多數是6個月以內的小嬰兒,因微小的管腔易因黏性分泌物、水腫及肌收縮而發生梗阻,可引起肺氣腫或肺不張。症狀如肺炎且喘憋更著,治療也與肺炎相同。臨床上較難發現未累及肺泡與肺泡間壁的純毛細支氣管炎,故認為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肺炎。

【急性泌尿係感染】泌尿係感染病程在6個月以內者。起病急,症狀典型較易診斷。見“泌尿係感染”。

【急性乳突炎】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或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急性發作時,炎症擴展到乳突氣房,使黏膜或骨質化膿壞死所致。主要病變為乳突小房積膿。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恢複期症狀未減或加重,仍發熱、耳流膿量多,耳後乳突部紅腫壓痛。X線片示乳突氣房混濁,房隔模糊不清或破壞。治療同急性化膿性中耳炎,重者可行乳突手術。

【急性上領骨骨髓炎】一種口腔科感染性疾病。多發生於新生兒及小嬰兒。常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臍炎、皮膚膿皰疹、口腔感染等。病原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占絕大多數。表現為患側內眥部紅腫及齶部、齒齦的充血、腫脹。同側鼻黏膜腫脹,有膿性分泌物。若雙側上頜骨發炎,則症狀見於兩側,硬齶腫脹表現在正中。重者上齦、硬齶、麵部、眼瞼、眼眶、鼻中隔及顴部形成膿腫,膿腫破潰後形成流膿瘺管,以齒齦部瘺管最為多見。眼眶感染多位於內、下壁,致眼球突出,並向外、下方移位。全身症狀表現為發熱,嚴重者可體溫不升。治療原則為抗感染和切開排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