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當時的貴州,以地方武裝為骨幹的土匪數量眾多,活動猖獗,大白天都能聽到亂槍鳴放,甚至在省城貴陽的銅像目台一帶,也有土匪活躍。誠如蘇振華在報告中所提出的還須警惕,應該堅持清剿散匪。因此,剿匪成為貴州解放後的第一大任務。形式最緊迫時,由於解放軍人黔部隊一部分人川進藏,繼續擴大解放戰果,留守兵力有所減弱,在土匪力量相對強大的形勢下,解放軍曾作出固守川黔、滇黔、湘黔三條線路,讓出其他已占領的地方,確保貴陽,力爭保證幾個分區的最壞打算。後第四野戰軍十六軍、一八六師役快作戰回來,部隊集中力量對,土匪進行了全麵的大清剿,這一戰,竟然用了整整3年的時間,足見貴州剿匪的殘酷和艱巨。
黔西南的興義縣,就是當時剿匪鬥爭的重要地域。當時的興義縣,國民黨殘餘勢力和地主武裝遍布,以下五屯劉氏家族和泥幽何氏家族為首。下五屯劉氏家族是一個對貴州民國曆史有著重要而深遠影響的家族,這個家族在清代鹹豐、同治年間就以鎮壓民族起義而奠定了實力基礎,以下五屯永康堡為軍政中心,形成了一支。強大的地主武裝。在這個家族中,有被清政府授予三品頂戴,銜至雲南候補道、總辦興義府五屬團務的劉官禮(字統之),其子劉顯世(宇如周)更為民國時期貴州省第一任省長兼督軍,袁世凱圖謀稱帝,為籠絡他,曾封其為一等於爵,授陸軍上將銜,為貴州軍閥鼻祖。如顯世堂兄劉顯潛(宇如淵)為黔軍遊擊軍總司令,掌控著民國初期貴州兩大軍事力量之一,更是黔西南地區軍事上的首腦。劉氏家族軍事力量一直持續到貴州解放。
泥由何氏家族,清代鹹豐、同治年間同樣為地方團首,負責一方安防,至民國時期產生了國民黨軍政部長、同盟國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何應欽,昆明警備司令、第六編練司令兼四十九軍軍長何紹周,貴陽市首任市長何輯伍,台灣國民黨郵政總局局長何縱炎等一批國民黨軍政高層人物。依靠這些深厚的政治和軍事背景,何氏家族以團練為基礎發展目起來的家族式地主武裝力量,同樣不可小覷。
興義,在清代嘉慶年間的南籠起義和鹹豐、同治年間的白旗軍起義中,都是爭戰的核心地帶,光緒年間又遭受了廣西會黨軍滋擾。因此,各地大大小小的地主武裝比比皆是。在貴州解放初期,這些大小地主武裝,就在國民黨殘餘反動勢力叼鼓動之下,由劉、何兩大家族率領著,組織起一支勢力強大的土。匪武裝力量,妄圖與人民政權和人民武裝頑抗到底,從而在興義地區掀起了一場曆時年餘的血雨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