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上萬年人類文明的發展,曆經各朝各代或中央集權的管轄,或地方政權的割據,直至新中國成立,興義人民終於迎來了當家做主的美好生活。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人民群眾依然記得興義在解放初期的往事,永遠不會忘記為了取得最後勝利而進行大規模剿匪戰鬥的崎蝶歲月。

1948年,解放戰爭進人戰略決戰階段,國民黨政權瀕臨全麵崩潰。為加強重要後方基地西南地區的軍政部署,蔣介石采用黔人治黔的方法,調遣原憲兵司令、安順人穀正倫為貴州省主席兼綏靖公署主任原昆明警備總司令、何應欽之侄何紹周為第六編練司令兼四十丸軍軍長黔南龍裏縣人劉伯龍為八十九軍軍長,加強反共部署,妄圖依靠貴州的大山天險做最後的掙紮。

為了解放貴州,1949年10月22日,根據中共中央、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劉、鄧首長的指示,五兵團發出《戰字第3號命令),所屬十六、十七、十八等3個軍挺進貴州,拉開了解放貴州的序幕。

麵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強大攻勢,穀正倫、何紹周等倉皇,應戰,負隅頑抗。然而,國民黨軍人心惶惶,早已喪失鬥誌,怎能抵擋士氣昂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11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六軍四十六師前衛部隊一三八團即進占貴陽。與此同時,五兵團各部加快行程,四十九師於11月8日解放岑鞏,並連克甕安、餘慶、開陽、息烽等地,切斷川黔公路五十一師率一五一團於11月14日由爐山向黔南進攻,連克麻江、都勻,切斷了黔桂線11月28日,十六軍四七師攻占黔西北重鎮畢節,接著又解放織金。與此同時,友鄰十軍解放了石陣、思南、遵義等地,至12月初又相繼解放了黔北廣大地區。至此,以八十九軍為首的國民黨殘餘軍事力量隻有退人黔西南一帶。

1949年12月5日,貴陽初解放時被任命為貴陽市軍事管製委員會主任的蘇振華在幹部會議上《關於目前情況和工作問題的報告》中的第一部分《進入貴州後的情況》裏,開篇就提到軍事上我們迅速地打垮了敵人。部隊從11月7日對天柱敵匪發起戰鬥,以七天的時間前進一千裏,15日占領貴陽,到現在回二十八天內,除西南部興義地區與某些偏遠縣份外,全省已大部解放但須警惕,敵人雖被打垮了,而有的則於潰散後潛伏到深山去了,因之,我們還應堅持清剿散匪,以求迅速安定社會秩序。

興義地區的匪情,由此可見一斑。此時,潰退進人黔西南地區的國民黨3萬餘殘兵敗將進退維穀,走投無路,他們認真分析了現實的處境,感到隻有起義才是唯一生路。於是,新任八十九軍軍長張濤在與解放軍五兵團取得聯係後,首先通電起義。12月10日,十九兵團副司令、安龍,人王伯勳,四十九軍軍長貴陽人王景淵及黔西南綏靖司令、普目安人譚本良,黔西北司令、獨山人劉鶴鳴等,在普安縣盤水鎮雲盤社區勞動街中段的一幢樓房內簽署和平起義協議,聯合簽名通電起義,黔西南地區隨之和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