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大艦自成一體,不斷地在東北海軍和廣東海軍之間跑來跑去,不斷叛變又不斷回歸。當時中國海軍最能打仗的海軍將領,一個是衝鋒在前不要命的廣東陳策——他也沒辦法,廣東自己沒有大艦,一打仗司令官往往就得坐條小艇衝在前麵;一個是狡猾如狐的“智多星”東北沈鴻烈。這3艘大艦就一會兒歸沈司令,一會兒歸陳司令,弄得兩個人一會兒財大氣粗,一會兒又奄奄一息。
現在陳濟棠下了血本,將3艘大艦納入旗下,就等殺向海口了。
不料天公不作美,3艘大艦駛入廣州黃埔港時天降大雨,才得以順利駛進泊位,現在由於連續一個月降雨稀少,珠江水位下降,居然開不出泊位了!(諸位讀者不要怪本人胡編,這都是曆史上真實發生過的事)。陳濟棠原本指望3大艦,哪知如此不中用,不禁氣急敗壞,突然靈機一動,突發奇想,下令空軍對海口進行轟炸,發動空對艦作戰!這可比曆史上的“珍珠港事件”早了近10年,陳濟棠思想之超前令人咋舌!
但張惠長的“空軍誓不參加內戰,不再為任何個人工具”的宣言已深入廣東空軍人心,陳濟棠命令一到,空軍上下大嘩,隻有黃光銳等少數人支持,但孤掌難鳴。
陳策趁機出擊,派出軍艦封鎖珠江口,截斷陳濟棠的海上供應線。6月初,“海瑞”艦在零丁洋截獲陳濟棠的“水東”號輪船(裝有4000支步槍、800箱子彈、6挺機槍),陳策好好的補充了自己一下,並將陸戰團擴充為陸戰旅,司徒非任旅長。
陳濟棠無奈之下,隻好請蔡廷鍇出麵調停,因為蔡廷鍇在淞滬抗戰中與陳策有良好合作。蔡廷鍇順水推舟,請陳策退兵,暗中根據葉挺的計謀,許諾給陳策一場大富貴。陳策果然撤回軍艦,珠江口重開。陳濟棠的“血脈暢通”,大喜之下,下令將廣東兵工廠剛生產出的一批新武器交付給十九路軍在廣東的補充旅,蔡廷鍇提出將在羅定的這個旅調回福建,陳濟棠滿口答應。譚啟秀率該旅開拔,根據蔡廷鍇的指示,暗暗控製行程,拖拖拉拉開向廣州的黃埔港,準備乘船回福建廈門。
蔡廷鍇在回福建前,又暗中與廣東空軍的實權人物、空軍學校校長楊官宇、教育長劉植炎、空軍教導隊的隊長鄧粵銘等會麵,表明了反對內戰、堅決抗日的決心。楊官宇等是反對陳濟棠派空軍打內戰的領頭人物,抗日態度堅決,當即表示擁護十九路軍的立場。
一切安排就緒後,蔡廷鍇於6月底乘飛機回到福州。
葉挺在機場迎接:“賢初,一路辛苦了!”
“沒什麼,這些法國運輸機確實性能優良,飛得十分平穩,感覺不到什麼顛簸。”
“還十分寬敞。”葉挺一語雙關地說。
兩人會心一笑。
回到駐閩綏靖公署官邸,蔡廷鍇僅匆匆洗了一把臉,略微恢複旅途的勞累,就與葉挺進了密室商談大計。
“歸來歸來兮,西山不可久留。”葉挺說道。他引用的是蘇東坡《放鶴亭記》中最後一句,不過略有改動。
蔡廷鍇一笑:“可很快我們就要久留了,不過是以主人的身份。”
“賢初,這次回廣東聯絡如何?”
“非常順利,我這次回到廣東,才感覺到十九路軍在廣東以及海外華僑中享有多麼巨大的聲望,他們都把十九路軍看作南粵子弟的驕傲,表示全力支持十九路軍的抗日大業。一些本來沒有什麼把握的人。居然一說就通,看來十九路軍在淞滬抗戰中付出的重大代價是值得的!”
“海空軍的工作都做通了嗎?”
“陳策答應依計行事,很快就要動手了。廣東空軍也沒有問題,楊官宇還說動了張子璿、劉耀寰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