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單元三 豬場糞汙及廢棄物處理(2 / 3)

(二)汙水利用

1.汙水養魚

汙水通過淨化水質達到漁業用水標準時,將汙水放入養魚池,經魚、蚌等水生動物進一步吸收淨化汙水。

2.農田灌溉

農田灌溉是目前采用的比較普遍的汙水利用模式,經過淨化的汙水直接排入農田、果園、山林等。

三、豬場糞汙零排放處理模式

(一)豬場糞汙排放減量化工程

豬場糞汙零排放處理模式的技術關鍵是豬場糞汙排放的減量化,尤其是減少汙水的排放量。采用“三分離”技術,改進建築設計,有效減少汙水排放量和汙水濃度。

(1)采用“幹清糞”工藝,實行幹濕分離即在縫隙地板下設斜坡,使固液分離,分別清除,從而達到糞便和汙水在豬舍內自動分離。幹糞由機械或人工收集、清出,尿及汙水從下水道流出,進入汙水收集係統,再分別進行處理。

(2)生長育肥舍實行人豬分離即肉豬實行網上飼養,豬糞通過漏縫地板自動下漏,再通過人工或刮糞板刮出。尿液及汙水通過漏縫地板再通過下設的汙水溝流到汙水收集係統,實現人豬分離、幹濕分離。

(3)建立獨立的雨水收集管網係統和汙水收集管網係統,實現雨汙分離獨立設立雨水溝,雨水通過獨立的雨水收集係統收集或流入下水道,實現雨汙分離。

(二)零排放工程

1.豬糞便零排放處理的基本設施

豬糞便零排放處理技術在具體應用上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豬糞便堆積的場所與飼養的場所相同,豬直接飼養在豬舍內的發酵床上;另一類是豬的糞便堆放處理場所與飼養場所分開,豬的糞便處理是在發酵舍的發酵槽中進行。現以某萬頭豬場為例介紹豬場糞便零排放處理的基本設施和處理技術。

(1)發酵舍進行豬糞堆積和發酵的場所。采用鋼混結構、透明屋頂,頂棚設置通風換氣裝置,兩側設立對流通風係統。棚淨高5.5m,發酵舍寬15.6m,長90m,內設發酵槽、汙水槽各1個。

(2)發酵槽發酵槽的長、寬、高分別為80m、10m、2m,用混凝土砌成。槽底比地平麵低0.6m,是儲存和發酵豬糞的大容器,每隻發酵槽可堆放豬糞便1440m3(以堆積高度為1.8m計)。

(3)汙水槽汙水槽的長、寬、高分別為80m、2.5m、1.5m,用混凝土砌成。可存放汙水300m3。汙水槽中配有3.7kW液壓泵和3.7kW汙水泵。

(4)攪拌大車由履帶式攪拌器、行軌、減速電機、液壓泵等組成,其中攪拌器寬度、移送距離、高度分別為1.8m、3.2m、2.0m,大車行進速度為3.5~7m/min,其主要功能是對主原料進行攪拌和移動。

(5)大車行軌安裝在發酵床上,由工字鋼組成,是使攪拌大車在發酵槽上反複移動,進行攪拌作業的軌道。軌道的長、寬、高分別為100m、0.8m、1m。

(6)通風係統由通風管道和兩台18kW鼓風機組成,設置在發酵槽底部,提供發酵所需的氧氣,並控製發酵溫度。

(7)電控係統通過電控箱控製攪拌大車、通風係統、室溫、光照等。

2.工藝流程

先對糞便進行固液分離,將有機汙水、尿液收集入汙水池,糞便則堆放在發酵槽始端,然後根據糞便量添加輔料(木屑),並進行均勻攪拌,使混合物初始含量達到55%~65%;堆放2d後進行通風、每天攪拌1次,保證充足的氧氣供給。正常情況下,新鮮的糞便和木屑混合時溫度一般隻有20~38℃,第2天溫度才會升高,至第5天基本可以升到50~55℃,進入第1次發酵,這時候開始進行汙水噴淋,仍舊按照正常的頻率通風、攪拌,伴隨著水分蒸發和高溫好氧發酵,7~10d後溫度上升到60~65℃,進入第2次發酵,第2次發酵持續7~10d,溫度開始回落,至50~60℃時,停止噴水,進行攪拌、通風,直至水分降至30%以下。進行有機質和腐熟度檢測與後續處理,就可以製成專用無公害有機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