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這孩子居然被我的話鎮住了。”
邵逸夫很滿意自己的這句話造成的效果,他斟酌了一下措辭,跟邵青解釋起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事實上,早在幾年前,香港一些富有遠見的富豪們就敏感的意識到了對麵大陸發生的新變化。在“改革開放,吸引外資”的大方針提出之後,他們一直都在關注著局勢的發展,觀察著對麵每一項出台的新政策,小心翼翼地評估這一切的影響。
在今年八月份,也就是在兩個月前,對麵傳來了一個跟香港未來前途命運的新構想:一國兩製。
這在香港的一批大佬中產生了巨大的反響:
其中一部分人覺得覺得想法雖然是好的,但是卻不免有空想的嫌疑,因而對此心懷疑慮,擔心對麵的政策會朝令夕改,缺乏政策上的連續性;
而中間一部分人,則覺得這是一個機遇,大陸所釋放出的這個信息值得重視,如果這一個設想一旦成為現實,就必須趁早和大陸那邊的紅色政權做出接觸,這樣不但可以隨時近距離的觀察對方的一舉一措,增進了解,更是可以為自身的基業在未來的局勢變化之後取得一個相對有利的地位;
另外少數的一部分人,對大陸一直懷有好感,關心著祖國的一舉一動,如今這個利好消息傳出來,更是歡欣鼓舞,他們把向大陸進行投資視為一個巨大的發展機遇。
歸結起來看,無論是投資派還是接觸派,都認為:假如將來香港能夠順利回歸,那麼從現在起就必須盡早做出一番表示,這樣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自己家族的產業能夠在今後較為平穩的發展,以及自己的家族在香港能繼續保持巨大的影響力。
這大概就是有點“站隊”的味道在裏麵了吧。
現在,在香港幾大富豪中,對於大陸的試探,變現得最為積極的就是霍氏了,在他的鼓動下,“世界船王”包玉剛決定將在下個月親自前往北京訪問,據對麵傳來的消息說,第二代最高領導人可能會對他的來訪安排親自接見!
在大家進行了一係列的碰頭之後,接觸派和投資派決定將聯合組團,借著這股東風,由包玉剛帶隊,對大陸進行訪問。並根據初步接觸後的反饋回來的消息,來製訂今後麵對大陸的態度和對策。
當然,這些在香港有頭有臉的上層人士,可不能就這麼大搖大擺的同時往北京去訪問,這可是會引起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和忌諱,為了避免港英當局的猜疑,他們決定各自派出自己的後輩或者足夠分量的下屬,來作為自己的代表。
這樣在盡量不引人關注的情況下,對於北京方麵來說也不能算是失禮。
而作為初次見麵,總是少不了一份傳統“見麵禮”的。據邵逸夫了解到的消息,包玉剛此去大陸,兜裏可是踹著上億美元的資金!
作為香港富豪中的第二集團,邵逸夫跟其他幾位地位身份相仿的富豪協定,各家拿出一筆大小不一的資金來捐獻給對麵的慈善機構,用以“投石問路”。
在第二集團中占有絕大多數都人都屬於接觸派,說不好聽點就是“騎牆派”。
他們擔心受到西方世界的質疑,影響自己在香港的身份地位。
所以對於資金的使用,他們都傾向於捐獻給大陸的慈善機構:做行善積德的好事,無論放在哪個國家,這都是無可厚非的;而大陸方麵如果接受了捐贈,也算是給自己留下一份香火情,今後再跟大陸方麵打交道的時候也好說話,伸手不打笑麵人嘛!
原本邵逸夫隻是準備了三千萬港幣來作為這塊“敲門磚”,但是剛才邵青不經意間說出的那兩句話,讓他感覺到自己的氣量還是過於狹小,眼光還不及自己的這個侄兒開闊。
於是才臨時決定將金額提高到一個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