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繁中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大概有一百來號人,其中有十六個是與我身份對等的實習生。他們都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大概也和我一樣找不到工作,紛紛樂不可支地跑到這裏吃400塊錢的低保來了。他們當中有學散打的,有學化工的,有學數學的,反正是一個五光十色五花八門,看得出公司還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
公司有八大部門:行政部、策劃部、設計部、文案部、谘詢部、業務部、活動部和財務部。我一開始被分配到了文案部,有一天葉總不知道怎麼就心血來潮把我調到了策劃部。
我初來乍到,非常低調地夾著尾巴做人,跑腿十分勤快。這個要我買包煙,我去,那個叫我倒杯水,我也去。我很是知道自己現在的分量。
大約來公司一星期後,我在公司的地位開始變得微妙起來。那是因為葉總新近又獲得了一個邊遠地區旅遊景點二十一年的經營權,想要舉辦一個活動提高那個景點的知名度,提升那裏的品牌形象,要求公司上下獻計獻策。
會議上,公司裏那些想要照搬照抄過去經驗的前輩們的想法一一被否決,另有一些想出風頭的同事稀奇古怪的主意卻又由於無法執行或成本太高而一一擱淺。會議進行了三個小時,依然沒有一個可行的方案得到葉總的認同,葉總的麵色開始有些凝重起來。我們公司裏年薪百萬的有五位,一般的部門經理級別都是年薪十萬左右,養了這麼大一群人,關鍵時候卻都沒有了主意,我能充分理解葉總心底的難過。
我不忍看到葉總失望的樣子,毅然舉起了手。旁邊幾位在廣告界打拚了多年的前輩竊竊私語,似在取笑我的自不量力。我一開始好不容易凝聚起來的一點勇氣,不由得又有些鬆懈起來。
葉總終於看到了待在不起眼角落裏的我,微笑著示意我站起身說話。我的心底頓時湧過一股暖流,大聲說出了我的想法。我的創意是在那旅遊景點交接儀式的當天,把兩位中國象棋特級大師請過來,一位是有“東方電腦”之譽的柳大華大師,一位是“胡司令”胡榮華大師,柳大師下盲棋,胡司令下車輪戰。
我說到這裏,旁邊有人開始打岔了,說這下盲棋和車輪戰有什麼了不起,他們在很多地方已經下過了,根本就沒有太大的新聞價值。
我輕蔑地瞟了這位在A城廣告界虛名在外的“著名策劃人”一眼,接著他的話說,下盲棋和車輪戰固然不足以驚世駭俗,但我們可以推陳出新靈活變通。譬如說盲棋的世界紀錄是柳大華1995年在北京工人體育場的“1對19”名專業棋手,我們現在就要求他下“1對21”,刷新吉尼斯紀錄,而且這“21”與我們對這個景點21年的經營權似乎有某種默契,這裏麵好像能有些噱頭。另外,象棋車輪戰的世界紀錄是胡榮華的弟子——“台灣棋王”吳貴臨創下的“1對110”,那我們就讓胡榮華來個“1對121”,創造全新的世界紀錄。我還建議多給柳大華和胡榮華一些出場費,讓他們承諾不再打破我們的紀錄(其實他們以後打不打破並不很重要,就像我們中國文壇某些人動不動就說自己“封筆”般製造影響)。
我說完這些之後,偌大的會議室頓時變得安靜起來,我看見葉總的嘴角分明露出一絲笑意。他一邊頻頻點頭,一邊問我自己認為這一創意好在哪裏。
得到葉總的首肯後,我的信心大增。我說,第一,象棋是中國的國粹,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這一活動必將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第二,兩個吉尼斯紀錄的折疊,新聞價值不可低估;第三,成本費用相對低廉,容易執行,預算不會超過200萬,200萬與把一個旅遊景點的品牌形象提升幾個層次來說簡直是九牛之一毛(葉總那局全世界最昂貴的圍棋花了近1000萬)。
葉總接著問我這一活動取個什麼名字好,我略一沉吟,說不如就叫“棋行天下,酒醉英雄”,比賽那天,所有參觀者都可以免費喝啤酒,參賽者大碗喝白酒,展示一種豪爽的江湖之氣,而且啤酒和白酒的經銷商肯定願意讚助這個活動,酒的費用幾乎為零。
“棋行天下,酒醉英雄”的主體思路當場被葉總通過,具體細節則由策劃部三日後提交整體方案。
後來的事實證明,我的這一創意取得了超出意料許多倍的新聞效果。一夜之間,那一個以前並不為人所熟知的旅遊景點,聲名鵲起成為新聞媒體的寵兒,一舉躋身各大傳媒的頭條,吸引了遊人如織。
從這以後,我在公司的地位開始變得舉足輕重起來,策劃總監對我的態度漸漸不那麼友好,生怕我馬上會搶走他的飯碗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