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的破硯台
王永民是一個古董販子,長期從事收購、販賣古董的活路,積存了不少財富。
這天,他來到深山中的合龍村掃寶,他把合龍村找遍了,什麼也沒發現,別說陶器銅罐,村裏人就連一塊銀圓也拿不出來,這哪裏是一個曆史上曾出過宰相的村子嘛?這分明就是一個窮得叮當響的小山村。
王永民準備去另外的村子,他路過村後山崖一處隱蔽的石屋時,看見一個十歲模樣的小學生坐在院子裏練毛筆字。這年頭寫毛筆字的比較稀少,反正沒事,他就走近看了看。
小學生的字寫得歪歪斜斜,但玩家的敏感,讓王永民對小方桌上的一塊硯台產生了興趣,墨汁蓋住了硯台邊緣,王永民用紙巾擦了擦端起來看,這一看不要緊,他看見硯台邊緣有“吳門顧二娘造”幾個字。這個意外的發現,讓王永民心中一陣狂喜,這可不是一般的硯台,這是一塊出自清初名家之手的硯台,顧二娘便是清初蘇州府的製硯名家。這塊硯台流傳了幾百年,按現在的市場估價應該在十萬以上。
這家的主人也太大意了,這麼名貴的硯台怎麼能隨意拿出來顯擺呢?要是被不懷好意的人牽走,損失可就大了。
王永民玩弄了一陣,心中有了主意。他問小學生:“小朋友,你爸爸媽媽在家嗎?”小學生回答說不在家,隻有奶奶在。他又讓小學生把奶奶叫出來。奶奶從石屋出來後,王永民開門見山地說,他想買這塊硯台。老奶奶看也不看他,一口回絕他:“不賣,不賣,收破爛的,到別家去。”王永民樂了,這老太太是把他當成收破爛的主了。
王永民遞給老太太一張名片說:“老太太,我不是收破爛的,我是市收藏協會的,專門研究古代曆史。我見你家這塊硯台,跟我們市的教育曆史有關,所以想買回去研究研究,如果你肯賣,我願付給你五千元。”
一塊破硯台,能值那麼多錢?老太太心中動了一下,不過,她表麵上還是裝著若無其事。
這時,老太太的孫子站起來問王永民:“叔叔,是不是賣了舊硯台就可以買回來很多新硯台?”王永民對小孩一笑說:“當然嘍,五千元可以買幾百個又大又好看的新硯台,你想用哪個就用哪個,比如方的、圓的、動漫的,還有音樂的,隨便你挑。”孫子一下樂了,跑過去搖著老太太的手說:“太好了,可以用新硯台嘍!奶奶賣嘛,奶奶賣嘛,這破硯台我早就不想用了。”老太太纏不過孫子,最終答應下來說:“既然我孫子喜歡,一萬元你拿走。”
經過討價還價,硯台最終以八千元成交。
王永民撿了一個天大的漏,他忍住心中的狂喜,又怕老太太事後反悔,他拿上硯台,匆匆離開了合龍村。
到了龍寶鄉鄉場上,王永民手捧硯台,愛不釋手,他反複查看了幾遍,當他確信是真品無疑時,心情才稍微平靜下來。寶物不能在此過夜,他想趕晚班車回去,可他到露天車站一看,班車早沒了影。
這偏僻山鄉,連出租車也沒有一個,沒有辦法,他隻好找地方住宿,準備第二天一早返回。
旅館裏的鄉下人
找來找去,王永民終於在鄉派出所的隔壁找到一家利民旅館,他掏出身份證,要求開一個房間。
服務員問他幾個人住,王永民說一個人。服務員說單間沒有,隻有雙人間。王永民說雙人間也行,包一個雙人間他一個人住。
服務員用異樣的眼光看了他一眼,說:“雙人間必須是兩個人住,你一個人住不行。”
王永民一下蒙了,心想身上帶著錢和寶物,要是房間多一個人住進來,那實在是不方便。他問:“這是什麼破規定,價錢翻一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