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娃宮裏館娃閣,
畫棟侵雲峰頂開。
猶恨當時高未極,
不能望見越兵來!
又有《響屧廊》詩,曰:
廊壞空留響屧名,
為因西子繞廊行。
可憐伍相終屍諫,
誰記當時曳屧聲?
夫差又在館娃宮之西建造浣花池。池內栽以荷蓮,每逢夏日,荷蓮盛開,夫差與西施在池邊采蓮為樂。在浣花池不遠處,又鑿一眼井,圍以雕花石欄,名吳王井,井泉清碧,為館娃宮汲水之所。
夫差又在館娃宮之北建造玩月池。自月初之夜,月牙現於西天,到月圓以至月缺,西施夜晚常到池邊觀月,尤其歡喜玩賞倒映在池水中的月影,故名玩月池。
一個月圓之夜,西施帶著侍女旋波、移光,來至玩月池邊,玩賞明月。西施道:“汝看那一輪圓月倒映在水底,宛如一塊碩大無朋的美玉。此刻,我那在越國諸暨苧蘿村的父母,或者也坐在村前水邊,觀賞水底的圓月,思念著我這在異國他鄉的女兒呢。”說著淚珠撲簌簌地流下來。
旋波道:“其實是夫人在思念父母呢。”說著亦流下淚來,道:“婢女又何嚐不思念在越國的父母呢?”
移光觸景生情,不禁潸然淚下,說道:“自古紅顏多薄命,我等女子命既如此,也隻好認命了。”
有時白天,西施亦至玩月池。一日午後,西施來到玩月池,緩緩解開長發,在玩月池內蕩洗。西施蕩洗半晌,將長發提起,雙手擰幹發上之水,然後以池水為鏡,梳理長發。此時,夫差悄悄地走過來,讚道:“秀發如墨,美人是也;秀發若雲,美人是也;秀發可餐,美人是也!”
西施撒嬌道:“大王笑話妾身了”。
夫差最喜歡看西施這種媚態了,走上前去,拿過西施手中的梳子,道:“待寡人為美人梳理秀發。”左手把住西施長發,右手持梳,當真一梳一梳地梳起來了。
西施將身形隈近夫差,指著池水道:“大王,汝看水中那二人是誰?”
夫差笑道:“那是一對神仙伴侶。”
說話間日已西沉,一彎新月掛於西邊之天,西施道:“憑新月作證,妾身願與大王長相廝守,侍奉大王,白頭偕老。”
夫差道:“寡人一日亦離不開美人,無美人,寡人則食不甘味,眠不安枕,美人就是寡人的性命呢。”
西施酷愛香,夫差為討西施歡心,令人在館娃宮之南的香山腳下,種植許多香花。西施閑暇之時,與侍女泛舟於溪水之上,沿香山腳下采摘香花。西施泛舟采香花之溪水,稱為采香徑。立靈岩山南望,有一水直如箭,俗稱箭涇,即西施采香涇故處。
一日早晨,夫差登上采香涇之舟,與西施泛舟而行,一路采各種香花,置於舟中。然後,夫差將一朵一朵香花插到西施頭上,插得西施滿頭都是香花,又認真地瞅了瞅,當下甚是高興,說道:“古人常把美女比作香花,這香花委實好看。”
西施撅著嘴,佯嗔道:“大王言香花好看,難道妾身就不好看?”
夫差忙道:“自然是美人比香花更好看。香花是插在美人頭上才好看,如若將香花插在牛糞上豈能好看?”
西施道:“這還差不多。”繼而又道:“妾身之頭怎能與牛糞相提並論?”
夫差哈哈大笑道:“比之不雅,比之不雅。”
夫差又在吳都城中開鑿大濠渠,自南至北,兩頭與護城池相接。夫差與西施常乘錦帆畫船遊於濠渠中,故稱濠渠為錦帆涇。每當夫差、西施乘船出遊錦帆涇,百姓夾涇兩岸,觀看畫船錦帆,亦希冀能看到美女西施,此時人頭攢動,場麵十分鬧熱。
夏日,夫差與西施乘畫船,避暑於太湖中夫椒山之南灣,灣可十餘裏,三麵皆山,獨西南如闕。夫差道:“此地可消夏。”因名消夏灣。有詩雲:
吳王在日百花開,載樂畫船洲渚來。
既去吳王百花落,歌無跡靜長蒼苔。
花開花落歲來春,前後看花應幾人?
但見枝枝映流水,不知片片墮行塵。
年年風雨伴荒涼,日暮黃鸝欲斷腸。
莫怪觀花世人少,從來此地欠花香。
吳都城南有長洲苑,為夫差遊玩狩獵之處。一日,夫差、西施登車引一班軍士來至長洲苑,夫差一聲令下,眾軍士驅車以弧形向長洲苑林中攏去,目的在於驚動獸禽,以便狩獵。車馬如風,人喊馬叫,聲勢浩大,林中獸禽不知所措,沒頭沒腦地向前奔跑。眾軍士一看獸禽驚動,俱援弓發箭,射將過去。一時間麋鹿、野兔、鷹雀之類,紛紛中箭,眾軍士一一拾取載入車內。
夫差驅車而行,忽見一隻雉雞在前方飛起,其羽毛五彩鮮豔,十分美麗。夫差正欲拉弓射箭,西施道:“讓妾身來射這隻雉雞。”夫差即將弓箭遞與西施。西施接了弓箭,使盡渾身之力,亦拉不開弓,累得香喘籲籲。
夫差見狀,笑道:“待寡人來助美人一射。”就西施手上,拉弓發箭,嗖的一聲,那雉雞應弦而落。
有左右軍士奔跑過去,撿起雉雞,獻於夫差、西施之前。眾軍士歡呼道:“大王萬壽!夫人萬福!”
這場狩獵滿載而歸。夫差回到姑蘇台,命廚下將各種野味烹飪送上,作下酒之肴。須臾酒菜送至,夫差命旋波、移光等侍女在堂下歌舞,自與西施在堂上邊飲酒邊看歌舞。西施道:“野味與家養之物畢竟不同,其肉香濃,其味鮮美,大王今日狩獵辛勞,可要多吃一點噢。”撿了一塊雉雞肉給夫差。
夫差呷了一口酒,道:“此雉雞為美人所射,寡人不能不吃。”將雉雞肉放入口中咀嚼,道:“味道確實鮮美。”
西施道:“若不是大王助妾身一射,妾身豈能射下這隻雉雞?來,妾身敬大王一尊酒。”雙手舉尊而奉,夫差接尊一飲而盡。酒宴直至三更,方才歇止。
夫差又建造魚塘養魚,鴨池飼鴨,雞陂畜雞,酒坊釀酒,以供吳宮、姑蘇台、館娃宮等處之用。一旦王命下達,鮮活禽魚,新釀之酒,飛快送至,不敢稍有耽擱。一年四季,所供之物,無有短缺。
夫差自得西施,便以姑蘇台為家,四時隨意出遊,弦管相逐,曼舞輕歌,流連忘返。唯伯嚭、王孫雄常侍夫差左右,聽候差遣,亦與之共樂。伍子胥有事求見夫差,往往遭遇辭拒,擋於門外。伍子胥歎道:“大王驕奢淫逸,迷戀聲色遊獵,不問國事,不恤士民;而越覬覦於旁,常欲報會稽山之仇,則吳實危矣!”有《蘇台歌》,雲:
館娃宮中百花開,西施曉上姑蘇台。
霞裙翠袂當空舉,身輕似展淩風羽。
遙望三江水一杯,兩點微茫洞庭樹。
轉麵凝眸未肯回,要見君王射麋處。
城頭落日欲棲鴉,下階戲折棠梨花。
隔岸行人莫倚盼,幹將莫邪光粲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