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兵出四方(五)(1 / 2)

“主公他當真失了下落?”問話的乃是平北王手下第一猛將王桓,隻見他虎頜燕須,聲若巨雷,皺眉看著李曼。

李曼憂傷難掩,淚光閃爍,痛苦道:“是……連同周煜一並……”

“啊!”除平北王之外,王桓素與周煜交好,聽到李曼的回答,幾乎暈厥!隻見他顫聲道:“主公……周兄弟……”

魏慈拍了拍王桓肩膀,冷靜道:“將軍,主公目前隻是失了下落,我等應還有回旋餘地……”

李曼此時點頭道:“現下反王勢微,倘若主公稍有差池,消息傳入北地,獨孤主公定會起兵討之,因而以我推之,中原必以主公為質,一來可自保無虞,二則應向主公討要兵權……”

魏慈亦點頭道:“想是主公已被幽禁罷了!他向來大略,如此不惜犧牲,安定中原,又派我等來到此處,定已算準了天下大勢!我等不宜自亂陣腳,且牢牢握住兵馬,先助征東王平定東方,乃為上策。”

王桓聞言,沉默思之,應聲道:“二位將軍所言不差,主公詭計極多,即使被幽禁,亦會機智自保!待我等平定此地,再彙同獨孤將軍,昭告天下,而後以兵圍定霜陽,複圖救下主公!”

韓成點頭道:“此計最善,目今攻打霜陽、交出兵馬,皆對主公不利,不若按主公計劃,奮勇驅敵!”

眾人點頭稱是,觀望地圖。

良久,王桓歎氣道:“唉!眾位請看,我軍所在雁門關,向來為抵禦外族的要塞,不想那時對峙中原,竟使夷、狄趁虛而入……如今看來,卻凋敝不堪!”

韓成、俞晟起身道:“願豈兵馬,修葺此關,一來抵禦外族援軍,二則待將軍得勝之時,斷了賊人歸路!”

王桓點頭道:“某正有此意!”說著,他手指地圖,侃侃而談道:“東北騰州,依次向南,劃分雁門、通關、遼、楚雄四郡。待此關修葺完成,二位將軍可分兵四處,一路駐紮關上;一路屯於此向東數裏之外的‘邊城’,遙相呼應;另一路需隱藏在北方要道‘馳遠’,扼緊通北咽喉;而最後一路,則需南下通關郡緊守其最北端‘望遠鎮’;互為掎角之勢。”

韓成、俞晟上前領命道:“此處幹係重大,定竭盡所能,不辜負將軍厚意!”

王桓欣慰點頭道:“二位向來沉穩,定不辱使命!”說著,他再度指向地圖,對眾人道:“前日探馬來報,征東王見我軍前來,竟棄守騰州,一路突圍向南,奔至威州……”

韓成皺眉道:“東方征戰連年,我料騰州已然荒廢,威王卻又為何退卻?竟將戰火引至東南?!”

魏慈皺眉,冷靜道:“兵無糧不行。以某之見,想是此處糧草已絕,且威王久困,糧道亦不通暢,因而隻得孤注一擲,回奔威州……”

見王桓點頭,魏慈繼續道:“恐此是表象,威王將才,自然得知我等已領軍來此!我觀其行軍路線,隻一路向南,恐是誘敵深入!”

王桓聽後,應聲道:“這便是了!某亦有此思慮,與魏將軍見解不謀而合!”

李曼聞言,起身道:“若如此,我們又當如何?還請將軍明示!”

王恒亦起身道:“追而擊之!某與李將軍合兵向前,魏將軍自領中軍,逢城則繞,迎野而戰!務求早日滅去進犯之敵,待遇見威王,共商營救主公之策!”

李曼、魏慈抱拳道:“就此領命,全憑王將軍調遣!”

翌日清晨,北方大軍轟然開撥,調遣有序,一路向南。未行出一月,已曆大小戰役十餘次,皆所向披靡。

這一日行軍途中,王桓遠遠望見地平線一端燃起陣陣烽煙,乃使人探之。

不多時,有人回報,前方一座殘破土城,聚眾數萬,盡是夷、狄兵馬,皆在守禦!

王桓聞言笑道:“想是威王已將賊人困於城中,我等可急去支援!”說罷,他與李曼連忙引軍,策馬狂奔。

一路之上,二人竟斬殺夷、狄逃兵千餘,習慣之,皆麵黃肌瘦。

王桓見狀大喜,高聲對李曼道:“想來夷、狄必是斷了糧道,否則亦不會追襲威王這麼遠了!”

李曼亦興奮道:“然也!彼無糧,其心已亂,此戰必大獲全勝!”

未過多久,二人已奔至城下!

這哪裏能夠稱為‘土城’?四周皆是半人高的斷壁殘垣,幾如廢墟一般!

王桓眺望遠處,隻見雙方已是短兵相接,征東王兵馬整齊,奮力向前,而夷、狄聯軍,卻不斷有人倒下,更有丟盔卸甲,拚命奔逃者,喝止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