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襄陽蔡氏(1 / 2)

大漢初平元年秋,徐州陶謙遣使至宛城,欲與術結同盟之好。時術領軍征於南郡,別駕楊弘密使人告知於術,言道:“若能於謙結盟,即可護衛荊豫二州,又可外結強援,宜結此盟。”術然之,秘請徐州使者至襄陽。

大戰之後,一戰而被重創的劉表表現出曾為大漢北軍中侯這等中高級將官所具有的極強的韌勁,他非但沒有下令撤兵,卻又不去攻城,隻是派出軍將到處收攏潰逃的士卒,抓捕城外的壯丁以充實軍力。而袁術卻因為兵少又要防守城池,還要分出一部分士兵去看守俘虜,隻好坐看著劉表慢慢的將潰兵聚攏,沒想到這樣一來,劉表的大軍在數日之後又達到了兩萬的數目。袁術憂慮之下一邊鼓勵將士安守城池,一邊等待聯絡軍師的使者歸來。

但自從派出信使出去以後,一直沒有傳回郭嘉大軍的消息,袁術心裏忐忑不安總感覺有事情發生,但根據曆史上關於郭嘉的記載又讓袁術強迫自己去相信郭嘉必定有萬全之策。於是袁術強自鎮定以鼓勵身邊的將士,維係士氣。終於在距離大戰那天的三日之後,等到信使回來,他激動之下,忙從榻上起身,傳令讓信使進來。來不及等他行禮,袁術就問道:“可有軍師的消息?”

見信使猶猶豫豫,似乎不大願意說,心裏登時一緊,有一種高處踏空,跌落於地的感覺,雖然已經有了不好的預感,但袁術還是不相信郭嘉會棄自己於不顧。

“主公,軍師言道要主公在堅守三日,三日後劉表大軍必退。”使者說完從懷裏掏出一封信,雙手奉上。

拿過信,誇獎使者忠勇可嘉,讓他下去領賞休息,便一個人坐在榻上,撕開信封,見裏麵隻有一個字“蔡”。

袁術皺著眉頭,左思右想,不知道郭嘉的蔡氏代表什麼。策反蔡瑁?且不說自己之與蔡瑁素無恩義,即便有在這大軍圍城,襄陽旦夕可下的情況下他也不會自蹈死地。而以郭嘉的智謀難道會想不到這點?如果這個蔡字不是指蔡瑁又是指誰呢?袁術苦思不得其解,想起“一人計短,三人計長”的古話,連忙讓衛士傳令請滿寵,魏延,陳孫前來計議。

頃刻之間三人都到齊了,袁術把郭嘉的信遞給他們,讓他們挨個看看,能不能發現裏麵的意思。

“主公,軍師這個蔡字恐怕是指城內的蔡家,想那蔡瑁如今已是是敵非友,而城內的蔡家首鼠兩端,舉止不明,若為內應,恐怕襄陽不可再守,軍師之意莫非要我等小心提防?”滿寵看完信過後說道。

袁術一聽之下,覺得滿寵說的極有道理但深下一想又覺得不大妥當,於是他點點頭說道:“伯寧之言不無道理,但軍師之意恐不止於此。”

“是啊,襄陽城內的世家大族以蔡家為首,若以刀兵相向,恐適得其反。”魏延也諫言說道。

“莫不是要主公招降蔡家。”隻見陳孫甕聲甕氣的插口說道。

袁術,魏延,滿寵三人聞言頓時有恍然大悟的感覺,不免都把目光轉向陳孫,目光中有驚訝,有讚許。而袁術走到陳孫的身前,拍著他的肩膀哈哈大笑說道:“文方之言如醍醐灌頂,令吾等茅舍頓開,如襄陽得守,卿居功至偉。”

雖然知道郭嘉的意思,但執行起來卻也是困難重重,這當中最主要問題是蔡瑁如今是劉表手下一方重將,而且蔡瑁本人又是蔡氏的家主。襄陽城內的蔡家會不會因為這個而心有介蒂,假使他們投降會不會是詐降,自己難道不怕他們家的私兵反戈一擊嗎?這些問題不僅袁術等人擔心就是在城內的蔡諷等人也同樣憂心不已。但袁術卻必定要走上一遭,爭取說服蔡諷幫助暫時處於困境的自己。

計議已定,袁術不顧滿寵等人的勸阻,吩咐他們安守城池,自己帶著三名衛士驅馬奔赴蔡家。入門一陣寒暄過後,他對著蔡諷單刀直入地說道:“時今亂世將至,群雄並起。老大人可知荀氏故事?”

“賢侄請講。”蔡諷一臉驀然,淡淡回道。

“荀氏八龍個個才備當世,然慈明公,荀公達歸於朝廷,受命董卓,旬友若侍奉韓文傑,荀文若乃吾袁氏座上貴賓,此乃狡兔三窟之計也。今吾以實情相告,吾等雖兵困襄陽,然吾可自領三千鐵騎隨時破圍而出,再返歸南陽,集大軍十萬南下,想來吾順民心應大義討伐不忠不義之劉表,其以何相抗?若他日再戰襄陽城下,破城之日,玉石俱焚,放火屠城,以報敗逃之辱。然吾已知令郎瑁往投於劉表,心中頗多顧慮,然則大義為先,今望老大人仔細考慮再三,有以教我。”袁術聲色俱厲對著蔡諷說道,卻不自覺得越說越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