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平淡(1 / 2)

長時間平穩時光,讓軍隊的晉升開始變成熬年頭,士氣也不那麼高漲。在一百一十五年,龍三將官兵的考核進行改革,考核的成績將以訓練任務完成情況來計算。

訓練任務包括五種:狩獵、駐防、技能、工程、操守(紀律)。每名士兵一年內必須完成一定的訓練任務,否則這一年被視為不合格,本年不計入可晉升的年數。若連續兩年不合格,則直接退伍。若超過訓練任務,則按一種詳細的規則計算晉升年數,一年最多可計為三年晉升年數。小隊長等職務的訓練任務以全隊等的計算,士軌長等職務則隻以個人的計算。

幾年中,步兵有了詳細的分工,分為四種:重裝步兵(刀盾兵)、長兵步兵(長斧、叉、長槍等)、弓箭兵、運輸兵(用馬車或人力車運輸糧草、武器等軍用物資)。步兵的改變讓步兵的戰術也多樣起來,在戰爭中能起到的作用也大大增加。龍三對步兵重視了很多,不再將其視為騎兵的附屬。

水城、上元兩城的作坊開始重組擴建,上元城的作坊也開始製造武器。到一百一十年末,水部有五個獨立的作坊(水城有三個,上元有兩個),工匠總數達到千人。

原子冶的加入讓工匠們對鐵器有了新的認識。幾年的研究,已可以製出了新一代的鐵製武器、防具。軍隊開始淘汰老式的鐵製武器防具。為不浪費,作坊將其回收利用,製成農具。

馬昆經常傳遞情報,龍三了解了很多遼族及其對手的情況。遼族北部的氏族叫塞北,王姓為寒。塞北隻有一座大城,人口約有十二萬人,雖較遼族來說,人數較少,武器、護具也較遜於遼族,但塞北首領寒水精明強幹、足智多謀,又甚得民心。塞北全族團結一致、眾誌成城,在與遼族的爭鬥中,一直占據上風。

對南邊的探索也獲得了進展。南部處於一較閉塞的位置,隻有通過狹窄的洛穀,才能通向其它五部。由於六部之間戰事不斷,南部在洛穀修建一關,名為洛南關。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派出的臥底無一能通過洛南關,隻好都留在南部。

天下“貪夫”甚多,不費很多時間,他們便打通了關節,開始在南部做生意。派往南部的臥底沒有馬昆那樣的經營頭腦,但靠著關係,所賺仍遠遠超過所投入的,因而運轉也一直很順暢。

對南方六部的情況,龍三也逐步了解了一些。南方六部也實行奴隸製,但對奴隸的控製寬鬆了很多,對他們也不太苛刻。有技能的奴隸(工匠等),甚至過的比平民還好。但奴隸的人身自由仍被貴族控製,因此奴隸貿易不可避免的存在。

經過幾番接觸(主要為珠寶等的上貢)後,南部首領同意開放同水部的貿易。南部貴族基本都愛好珠寶,水部便用珠寶同他們交換奴隸。龍三還想同南部交易“火炮”,但他們堅決回絕。後來才知道,火炮製造技術被水部視為絕密,絕不外傳。甚至連製作火炮的作坊也不允許外人進入。

一百一十九年春,龍三將軍隊人數增至六千人,步兵、騎兵皆為三千人。原先的四司都沒有足編,因而此次擴軍後,步兵、騎兵仍各為兩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