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情報(1 / 2)

2月17日中午12:00。

經過幾個月的探索,他們在密林中找到一條隱秘的林道。出乎龍三意料,臥底花了不到三個月(往南部的早已派出,但一直無任何信息),便傳回了情報:北方有五個部落,都為遼姓,它們且戰且和。為取得更詳細的情報,必須派一個長期臥底的人員,於是馬裏派馬昆去其中一個最大的部落臥底。

馬裏有四個兒子,長子馬虧戰死,次子馬光任騎兵二司連長,四子馬成年幼,馬昆是他的三子。十年前,馬裏便開始訓練一種鳥類,來傳遞消息。多年研究,馬氏家族已掌握了這種鳥的飛行規律,可以使用這種鳥類長距離傳遞秘信,他們稱這種鳥為“信鳥”。用“信鳥”傳遞情報的技術,目前隻有馬氏家族懂得,這是馬裏派他兒子去的重要原因。此外馬昆“賣相”很好,長得高大英俊,做起事情也謹慎果斷,本身的素質也勝任此重任。

一百零一年秋,馬昆攜五車珠寶,帶上馬裏訓練好的十名“特種兵”向北方進發。一百零一年冬,信鳥傳來了第一次秘信:馬昆已成功到達遼氏最大的一部——遼闊。到達遼闊後,他首先用一馬車珠寶向達官貴人行賄,而後又用一車珠寶買下一個牧場。由於出手大方,他現在已能以商人的身份出席各種名流的聚會。

秘信中還介紹了遼族的一些情況:遼族原為麗姓,遷移而來之後,改為遼姓。多年前,他們便已控製這廣大的地區。但此時,遼族的內部發生了分化,分成了五部:遼闊為其中最大的一部,人口達到八萬人,還有遼西(約一萬多人)、遼東(約五萬人)、遼南(約兩萬人)、遼北(約兩萬人)。

五部開始時互鬥,後來分成兩派,遼闊、遼西為一派,遼東、遼南、遼北為一派。兩派本勢均力敵,但遼東一派不夠團結,遼闊一派已開始占據上風。

一百零二年春,馬昆傳回來一張地圖。這也是一張古圖,但不是世界地圖,範圍僅局限於遼族所居住的區域及附近,包括了他們所住的地方。地圖標注的很詳細,有氏族名和人數,其中對龍三氏族的人數標住的很準。

看到這張圖後,馬裏興奮的跳了起來,龍三沒明白他的用意。馬裏一番交代後,龍三才恍然大悟,立即從水城的駐守騎兵中抽出一連,對照這個地圖尋找。

2月17日晚上7:00。

半年的搜索,他們找到兩百多個氏族。這些氏族人口都比較少,一百多到五百多人不等。地勢較好的地方的氏族不是滅亡了,就是融入到了其它族中。仍然存在的氏族都是比較偏遠的,生活條件很惡劣,有的在山洞、有的在沙漠的附近、有的在密林中。

馬裏派出“宣傳隊”,鼓動他們歸附。這些小氏族生活非常艱難,禁不住“誘惑”,紛紛歸附,到年底有近一千人。

眾多氏族歸附,讓上元、水城的姓氏增加很多,見北方以部自稱,為方便起見,龍三也自稱為“水部”。

一百零二年冬,馬昆又傳來密信。龍三從中得知:遼族姓氏很多,除王姓為遼外,還有石、丘、土、木、原、馬、羊等姓氏。他們也是實行奴隸製,但奴隸、平民、貴族的身份不以姓氏而定。即使是王姓遼,也有成為奴隸的。他們崇尚武力,奴隸成為士兵後,若戰功赫赫,不僅能在軍隊中獲得提拔,退役後,身份也可轉變為平民,甚至為貴族。而貴族士兵若在軍隊中庸庸碌碌,不會得到提拔。若違反軍紀,甚至降為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