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七年春,上元的水渠完工,可供耕種的土地增加了很多。元白取消務農者和商人的統一配給,讓他們自食其力。為鼓勵農戶的墾荒,墾荒所得將免除五年的稅收,而原有的耕地則一年後就要按收成的百分之三十收稅。
2月15日中午12:00。
堤壩建好後,南部的宮殿拆除所得到的石塊、木料還剩下不少。元白準備用它們新建一個居住點,取代“貴族區”混亂的居住環境。居住點的位置就選在拆除的宮殿原址。
九十七年夏,工程啟動。元白從五十名執政員中挑選了十名精明強幹的,指揮著四千多人的施工隊伍。四千多人中包括兩千多軍隊,兩千多名被動員的農民。
九十七年秋,墾荒讓上元的糧食增產不少,牧場也複蘇了起來,上元已基本上可以自給自足。
九十七年冬,建房的工程完成了三分之一,但修建堤壩剩下的木料、石塊都已用完。石塊、木料需要從遠處運輸,施工的速度慢了下來。
為提高運輸速度,元白從上元征調五十輛馬車,又向向水城請求援助一百五十輛馬車。元白將兩百輛馬車分成四組,兩組拉石塊,兩組拉木料。為不至於使馬匹過於疲勞,每天隻讓一百輛馬車工作。從上元征募的兩千士兵也分成兩批,一批開往樹林,砍伐樹木;另一批開往采石場,開采石塊。
樹林和采石場離上元城都很遠,龍光讓士兵們在附近修建了臨時營地,在營地與上元城之間還修建了若幹個中轉站,采取傳遞的方式運輸。
元白從上元征調平民進行房屋修建,進駐上元的一千水城士兵也分成兩批,輪流加入建房的隊伍。
九十八年春,前一年的收成刺激了上元農戶的墾荒熱情,附近的荒地基本都被占據。
上元城已恢複元氣,人口停止了負增長,大部分農戶生產出的糧食已開始有剩餘,各種貿易也欣欣向榮的開展了起來。上元的複蘇讓龍三“手頭寬裕了很多”,上元士兵也實行與水城士兵同樣的配給標準,實現“同工同酬”。
幾年的休養生息,人口增加到了兩萬四千多人,其中水城有一萬六千多人、上元有八千人。
2月15日晚上7:00。
水城醫術發展的很快,這得宜於和盆地的交流。雙方在發展醫術時的側重點不同:水城的戰事多,側重於治傷,盆地裏的生活平穩,側重於治病;水城的生活節奏較快,比較追求效率,因此醫術也比較注重對單個傷病的具體治療方法,而盆地裏則對整體上的病因有更多的研究。正因為有了這些區別,雙方相互補充、相互促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