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五年冬,休整了幾個月的一千名元族士兵開始了新的工程:修築堤壩。由於材料難以運輸,時間緊急,馬裏再次提出“拆東牆、補西牆”的辦法。這次拆的是上元南邊的宮殿,上元的兩個宮殿都很大,拆除所獲得的石塊、木料等足以修築堤壩。
九十六年春,他們又在上元征兵一千。很快,新兵也投入到拆房修堤的行列。同時,水城趕來一千名士兵,同上元原來的駐守士兵進行換防。一個月後,他們交接完畢。龍光將新來的士兵分成兩組,輪流加入施工隊伍。
2月14日晚上7:00。
工程隊伍的擴大,讓施工速度快了不少。半年後,堤壩便修好了(流經上元城的河流隻有兩條,在城內的河段也不是太長,他們隻在城內的河段修築堤壩)。
上元城外有兩個很大的牧場,但多年戰亂,牧場裏已沒有牛羊,牧民也回到上元成為了“平民”。元白統計了一下,在上元城內的牧民有三百多人。他們將這些牧民回遷到牧場居住。而後,又從水城運來八百隻羊,交由他們放牧,參照水城的製度給予他們糧食供給。
上元的工匠也重新組織了起來,建成兩個大作坊。兩個作坊共有工匠約四百人,將負責上元農具及其它民用物品的製作。他們的供給製度也參照水城。
對元族的戰爭剛剛結束時,形勢很不大穩定,龍三、左右庶長都待在上元。形勢平穩了很多後,龍三安排元白和龍光管理上元,而自己則和馬裏趕回水城。
經過近一年的勘察研究,參照水城的水渠,元白給上元設計了一套灌溉係統。九十六年冬,正式開始施工。由於工程量較大,除了兩千五百多名士兵施工外,元白還動員了兩千多人協助。
元白還對上元的貴族進行了統一的安置。上元的貴族有一千四百多人。有五百多為老幼婦孺,近一百人參軍,還有兩百多人務農、進入作坊或成為商人。剩下了約六百人,文不成,武不就,元白罵其為“無用之人”,在家中等救濟糧。
元白在與龍三和馬裏商議了之後,從其中挑選了五十名人品稍好的擔任上元的執政官員,承擔分配糧食的任務。元白對他們下了很大功夫,親自教他們文字、製度、法令等。同時元白又製定了嚴格的製度約束他們:貪汙一分(一百分等於一石)糧食,立即處死。分配糧食時,多發或少發十分糧食,則立即辭退。
上元王室的倉庫藏有大量羊皮書。水城和上元的初始文字是一樣的,但記載的事情多了,初始文字就不太夠用,新字便造出來了。兩邊的新字不同,因此需要翻譯。元白從剩下的貴族中挑選了五十名識字的,從事文字工作。羊皮書被運回水城,那五十名和水城的記錄官被組織在一起,由馬裏統一率領,負責將上元的羊皮書翻譯過來,並就此統一兩地的文字。
再剩下的貴族則全部成為醫生的學徒,龍三將醫生所可以帶的學徒數增加到二十名。若學業有成,便可成為醫生,若仍無所作為,就讓他們當一輩子學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