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救援(2 / 2)

“上元城那麼大,豈是乙族幾千士兵就可以圍困的。據我所知,元慶雖不得人心,但並不膽怯,應會率城中士兵是應戰。雙方士兵數量相當,加上下元的士兵,甲族還占優。即使甲族失利,上元城牆高大堅固,足以自守。而大戰之後,乙族損耗必多,且久戰於外,補給必會不暢。乙族不能持久,上元之圍可自解,何必浪費我方精力?”

“元慶必不會帶兵迎敵。”馬溪堅定的說道,“不是因為其怯戰,而是怕自己出城之後,城內貴族反叛,擁立新主。”

“他自己要左陣城中,也可以讓手下帶兵呀?”

“元慶的親信還沒完全掌控軍隊,元慶疑心很重,一些將領害怕出上元城後,反叛於他。”

“即使甲族此次真凶多吉少,但乙族勢力如此強大,我微弱兵力能挽救甲族嗎?”

“乙族凶悍有餘,但謀略缺乏。此次進攻順風順水,他們必得意忘形,破綻將有很多。我方避重就輕,給他關鍵一擊,他必隻好撤退。”

……

第二天,龍二率兩百五十名騎兵出發。過河後,龍二派兩個小隊騎兵去偵察情況,其它則趕至下元同元英回合。

元英懦弱無能,得知上元被困,非常恐慌。將所有財產全部打包放在馬車上,準備隨時逃亡。看龍二到來後,一邊許諾事後的重金答謝,一邊孤注一擲的將自己的部隊交由龍二指揮。元英的部隊有一千多人,包括九百名左右步兵和一百多名騎兵。

在下元待了五天後,偵察部隊趕回下元。龍二從中得知,乙族這次出動了約六千人,在上元城的西門、北門、東門各隻安排了一千人佯攻,主攻在上元南門,部署了三千人。乙族對上元非常了解,並不急於攻城,斷了上元的水路後,在各城門附近伏擊。經過幾次殲滅戰,甲族的士兵雖多,但不敢出門。也許是勢在必得,他們有些疏忽了,將全部的糧草放在上塞,且把守的士兵也不多。

此時正“天幹日燥”,龍二聽到乙族糧草的消息,立即計上心來。他立即召集所有的騎兵,向上塞奇襲。同時命令步兵進攻乙族在上元西門部署的士兵。

三百多名騎兵都帶上了特製的火把。它是熊智發明的,製成後用封皮封著。將封皮揭開後,便燃燒起來,可以燃燒很長時間。龍二本準備在夜裏行軍時,用它來照明。但這次他們是偷襲,因此是另有它用。

一天一夜的行軍,到達上塞時,天剛蒙蒙亮。三百多名騎兵,拿出了三百多個火把,綁在箭上射了出去。一個個火箭,劃過長空,飛到乙族堆放的糧草上。微風吹過,火勢連成了一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