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王浩對邏輯學的貢獻(2 / 3)

“例如,我的專業訓練幾乎都是西方哲學方麵的(大部分甚至於是邏輯的;!,但我的性格形成時期卻是在中國度過的。我難於擺脫一項早年就有了的信念,那就是認為哲學不是一門和其他學科一樣的學問,而是一門特殊的學問。我想,這一看法在今天的中國仍是被堅持著的。”

王浩在書中還曾經說,1972年以來,他研究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哲學、生物學哲學以及“人工智能”等等,他覺得,這些學問對一項包羅一切的哲學都是有用的(參看該書第37頁)。

關於11083611,王浩認為,早年想建立一種包括集合論在內的邏輯體係,而這種邏輯將能夠像數學為物理學服務那樣,為哲學服務。不幸後來他發現了集合論的“悖論”,而且他也始終囿於經驗論的傳統。在哲學上,他作過多種嚐試,徘徊於技術性的哲學和通俗哲學之間。在邏輯上他則由實在論的觀點逐步轉移到唯名論的觀點。

王浩認為,哲學對邏輯和數學所持的觀點是錯誤的,而哲學又是基礎邏輯的,因而是尤法接受的。

總之,王浩指出,耐和都屬於經驗主義,都無法對數學做出說得通的解釋;他們之間的分歧乃是經驗主義一派中的內訌。

王浩在本書中還曾不一次地提到的哲學觀點,並表示在許多問題上他是同意的觀點的。是數理邏輯當代大家,而後半生大部分時間從事哲學研究,積稿很多,但均未發表。王浩是在與最接近的年輕一代的同療之一,他們時常在一起討論。

有世界聲譽之數理邏輯學家、計算機科學家與哲學家。多年來旅居美國,現任美國洛克菲勒大學教授,北京大學名譽教授。原籍山東省。1943年畢業西南聯大學數學係,旋入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哲學部,1945年畢業。1946年考取當時中國政府公費,赴美留學。入哈佛大學哲學係,在1949年獲博士學位後留哈佛任教職。1950看至1951年在瑞士蘇黎士數學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1951年曾應邀在法國巴黎大學作若幹次關於集合論的講演,這鳴講演稿後集成一書,用法文出版。

1951年返美後,在哈佛入學任助理教授數年(其間曾在幾家計算機顧問並曾在密執安大學計算機邏輯研究室任兼職廣1955年應英國牛津大學邀請,講座講師,後在牛津大學任數理哲學高級講師,講授集合論及維特根斯坦的數理哲學等課。1960年回到美國哈佛大學,仟數理邏輯教授。1967年轉至美國洛克菲勒大學教授,主持邏輯研究室以至於今。

50年代初被選舉為美國科學院院七。後又被選舉為英國科學院外國院士(這一組織的性質與英國皇家學會相似;皇家學會屬幹理科,而此係文科。中國學者被選作外國院士者,先後隻有四人:按被選人的時間順序排列為陳寅恪、王浩、趙元任和夏鼐1982年王浩因其對數學定理機械化證明做出的開創性工作,而獲得“數學定理機械化證明裏程碑獎”。

王浩對數理邏輯及其在計算機科學中之應用曾做出過一係列重要貢獻。以上分作六個方麵加以介紹:公理集合論,邏輯語言學,理想計算機,數學定理機械化證明,判定問題,“鋪磚理論”。

公理集合論

王浩在公理集合論方麵的工作是從他對係統的修補開始的係統包含在他1940年出版的《數理邏輯》。王浩的係統是從比原來弱的公理推出了更多的定理。因對之十分讚賞。王浩的係統就構成了他的博士學位論文。

王浩1949年還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集合論公理》(英文)一文,其中包含了一種新的集合論係統,即後來文獻中時常稱之為集合論的那種係統。

1953年王浩發表了《數論和集合論之間的關係》英文這篇論文第一次明確地區分了直謂集合論與非直謂集合論,從而開拓了一個新領域謂集合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