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理想與妥協——附《官田詔》(1 / 3)

土地國有化這個問題又被提出來了,我很無奈,不過,作為尾聲,公布本書中的土地製度方案,算是一個了結吧。

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確,什麼是理想,什麼是妥協。

理想就是目標,我們首先要確定我們的目標正確,然後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這個目的標。

妥協就是根據實際情況,在難以達到理想目標的情況下,做出一定的讓步,而使理想在一定範圍內得到實現。

妥協必須是在不違背目標與低線的前提下,沒有目標與底線的妥協不叫妥協,那叫投降!

有些人總以為自己沒有辦法解決的事情,別人也沒有辦法解決。隻會發現問題,否決任何方法與提案,開口就是“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這樣的人叫憤青。發現問題,並努力的想辦法解決,這樣的人叫國士,無論是否能夠完全解決問題,隻要他在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

並不是完全的解決才叫解決,放棄一些東西,而保持大目標的達成,這也叫解決。

從來就沒有完美的方案,而隻有更好的方案。

在土地國有化這個問題上,首先我們要確定,不考慮實現的難度與可行性,土地私有化與公有化,兩者都處於理想狀態時,哪個更能提高生產效率?哪個更能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哪得更能得到大多數人擁護?哪個更能維護社會穩定?

若是比較的結果是土地私有化更好,那我們這個問題就沒有討論的必要了,我們就要討論土地私有化實施的方案了。如果結果是土地公有化更好,但卻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以及各種各樣的困難,以致於無法實施,這就不是土地公有化本身的問題了,而是我們的製度和方法的問題了,那我們就要完善製度和采取正確的方法來解決遇到的問題。

正如民主和專製,民主並不是生來就完備的,也是經過無數的挫折與反複才逐步完善起來的。我寫的《獅子與狼》一文,並不是多麼讚成專製,而僅僅是將兩種製度優缺點對比。沒有人生來喜歡專製、喜歡被壓迫,那麼民主的道路就是正確的,可是在民主的進程中,依然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那麼如何采取完善的製度與正確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就是我們的任務了,為了實現民主,甚至有時候不得不與專製做妥協。

民主的缺點很多,但民主這個大方向是正確的,那麼這就是一個目標,我們要逐步的實現,相信沒有人會反對。同樣,土地公有化,也是一個理想,雖然在實現過程有些困難,但既然它是正確的,那它就是一個目標,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反複為土地公有化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去調難它,而是提出一係列的方法來解決這各種各樣的問題,完善它,實現它,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妥協也是必要的。本文中最終的土地製度是在六到七成公有化官田、三到四成私田,這就是對土地私有化的妥協。

我實不想再對這個問題進行糾纏,因為很多問題的答案隻要多讀點政史書都可以找得到。《官田詔》是零八年寫完的,當時爭論很大,就針對性的寫過序言,現在把《官田詔》公布,若有疑問,請仔細閱讀詔令中的每一條文,希望各位自己思考或查資料找答案去吧。

首先要明確,官田製不是為了公有化而公有化,詔令中已經說的很清楚了,不是為了讓每個人都有田種,而是要解決明朝的糧食危機和大部分人的民生問題,這才是《官田詔》的宗旨。

《官田詔》吸取曆代土地公有化的教訓,比如第一、二條就是針對隋唐均田製越分越零散的問題;第四條就是針對王朝後期土地不足的情況,第五、九兩條就是針對有些朋友說的二地主問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