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新國家之後……(3 / 3)

從現在積累的人類社會組織資料和現實社會組織發展的趨勢來看,沒有理由否認社會高層組織的第三形態會不遵循這幾個特點發展(當然不否認在現代社會中有某種逆反的趨勢存在,但這後者至多隻是前者的某種形式的補充)。

比如,馬克思早就預言過共產主義是全球性的社會製度,而這當然是地域和人口在國家組織上的擴大。而要把全世界性的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管理起來,沒有高度複雜的社會組織形式幾乎是不可想象的。而且,那時不論是物質生產、精神生產還是人口生產全部都是計劃化了的,而這種計劃化離開精確的計算、監督、服務工作又是不可能的。

當然,人類社會組織的第二次大更替,也絕不會是第一次更替那些特點的簡單的重複,因為社會進化的時代、性質、麵貌都完全不同了。這裏有幾個現實的因素是很可能會參加進去的:全球經。濟組織的出現,科學技術的極度發展,世界性的民族交往以及人的全麵發展等。

這就向我們展示了一種可能,即國家消亡之後所要建立的新的社會高層組織很可能是一種基於高度發展的經濟、科學、文化之上的全球性或亞全球性的社會組織。至於這種組織是否采取分層管理、分多少層次、基層組織又如何設置等等那就不得而知了。

當然,馬克思主義不是算命先生。我們隻能肯定國家作為曆史地產生出來的事物也一定會曆史地消失,而國家的消亡和新的社會組織形式的出現同樣是不可避免的和不依人的意誌為轉移的。而且,這種新的社會組織形態一定會比舊的社會組織形態優越的多,因為它是社會組織經曆過一個“否定之否定”過程的產物,是人類曆史上的一次大飛躍。站在這一晚出的社會組織形態上,以往的曆史不過是人類的“史前史”罷了。

恩格斯引用過一段摩爾根說過的關於家庭發展趨向的話,作為他對家庭發展的預測。其實,拋開字麵含義,這話對於社會高層組織的發展也同樣適用:

“如果承認家庭已經依次經過四種形式而現在正處在第五種形式中這一事實,那就要產生一個問題:這一形式在將來會不會永久存在?可能的答案隻有一個:它正如過去的情形一樣,一定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它是社會製度的產物,它將反映社會製度的發展狀況。既然一夫一妻製家庭從文明時代開始以來,已經改進了,而在現在特別顯著,那末至少可以推測,它能夠有進一步的改進,直到達到兩性的平等為止。如果一夫一妻製家庭在遙遠的將來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那就不能事先預言,它的後繼者將具有什麼性質了。”

責任編輯:方鳴

封麵設計:倪天煦

新 國 家

XIN GUOJIA

席文啟 曹晨輝

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新華書店經銷

北京冠中印刷廠印刷

787×960毫米32開本 6.25印張 97,000字

1987年12月第1版 1987年12月北京第1次印刷

印數0,001-6,800

ISBN 7-01-000078-6/Z?32

(書號17001.180) 定價1.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