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現代化,這是當代世界發展的潮流。對於第三世界來說,就更是如此。大多數社會主義國家都屬於第三世界,都麵臨著實現現代化的緊迫任務;而且,也都在各自的國土上探索著走向現代化的道路。
除去少數發達國家,世界各國都有一個選擇什麼道路走向現代化的問題。原則上說,每個國家走向現代化的具體途徑都會有所不同,即都會帶有自己曆史的烙印,顯出自己民族的特色。就此而論,不會有任何兩個國家是完全一樣的。-但是,形形色色的途徑總括起來卻可以歸為幾種基本類型。而其中最為典型的道路隻有兩條,即資本主義道路和社會主義道路。
已有的發達國家都是循著資本主義道路走到現代化的。這是一個事實。這個事實也的確為今天發展中國家在發展道路上提供了某種經驗。但是,能否就此得出結論,搞現代化就必須走資本主義道路呢?
事實表明,這條道路並不理想。且不說現今發達國家經濟的畸型發展和精神的頹廢衰落,僅以後來獨立的民族國家為例,它們在這條路上走了幾十年或十幾年,同發達國家的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擴大,甚至是急劇地擴大,就可以證明這一點。
與此相反,還有一條走向現代化的社會主義的道路。這也就是一係列新國家所選擇的道路。盡管目前這類國家在經濟上還沒有達到西方發達國家的水平,但是這更多地是由於它們起點低、起步晚所造成的。可喜的是,就大多數選擇這條道路的國家而言,它們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不是在擴大,而是在縮小,甚至是明顯地縮小,這表明,這條道路是有其優越性的。
更為寶貴的是,這條由十月革命開始、而由十幾個國家實踐著的走向現代化的社會主義道路,為世界曆史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即通過非資本主義道路建設現代化發達國家的可能。它還告訴人們,曆史之路不是單線的,而是複線的,更美好社會--共產主義的實現,並不是非經過完整的資本主義不可。這條道路,用列寧的話說,就是先奪取政權,走上社會主義,再去建設發達的物質條件.我們通常說,十月革命開辟了人類曆史的新紀元,其含義也正在這裏。
當然,一個國家,采取什麼樣的道路去實現現代化,並不取決於人們主觀上的好惡,而是一個國家曆史與現狀、內因與外力、必然與偶然多種因素交織的產物,是一種曆史的選擇。許多第三世界的民族國家選擇了非社會主義道路,這也由不得它們自己。20世紀中葉的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也有它的內在邏輯,因為“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我們說過,在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社會主義新國家所選擇的道路在與非社會主義道路的對比中,已經顯示出它的優越性。但是,我們也應坦率地承認,在以往的實踐中,新國家的優越性也遠未發揮出來,或者說,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這客觀上與社會主義新國家曆史較短、缺乏經驗有關,主觀上與人們的思想僵化、方法簡單有關。當前在各社會主義國家中進行的改革正是要解決這一方麵的問題。我們並不掩飾社會主義還有缺點,但又有什麼事物沒有缺點呢?況且它正在改正著這些缺點呢!
一位日本學者這樣說道:
“要指出現代社會主義國家的缺陷是容易的。可是現代社會主義各國畢竟不象資本主義各國那樣使大多數人遭受通貨膨脹和不景氣之苦,受失業和破產的威脅:而能夠比較順利地調節社會的發展,人民有社會保障,沒有對未來的不安。在這個意義上,現代社會主義國家的前景,確實會連接著光明的未來吧”
新國家是大有可途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