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激動人心的政治目標(1 / 3)

A 認識上的“障礙”

如果說,在東方社會主義國家,建設高度發達的經濟是一個異常繁重的任務,那麼,建設高度發達的民主,同樣是一件了不起的任務。當代社會主義在世界範圍內,一方麵暫時還沒有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創造出比發達資本主義高得多的生產力;另一方麵,社會主義國家的民主製度尚不夠完善和健全。我們黨和國家領導人在談到過去的教育時,也認為主要是這兩方麵做得不夠。前一方麵的問題已經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後一方麵的問題也正在引起人們的關心。

我們曾經確信,隻要建設起社會主義製度,也就自然確立了社會主義民主。無產階級專政就是社會主義民主。的確,社會主義製度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建立本身就是民主的一種確證。而且,社會主義民主在其根本類型上也已經比資本主義民主高得多。這即使僅從生產資料和國家政權掌握在人民手裏來看,也已經明白無誤。但是,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是否已經完美無缺,我們對社會主義民主的認識是否已經足夠了呢?恐怕不能這樣說。

就民主的認識而言,我們曾經有過不少簡單化的看法,發生過不少誤解。

誤解之一是把民主不適當地完全包括在專政的概念之中,認為無產階級專政就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全部內容。其實,無產階級專政這一概念所表征的直接含義是無產階級運用強力對剝削階級和其他敵對分子進行的統治和鎮壓。對無產階級專政作民主意義上的理解,是從其引伸意義上來把握的,即無產階級專政在行使對敵人的專政的同時也意味著保護了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民主權利。但是,它畢竟不是對社會主義民主含義的直接表征。一個顯而易見的理由是,我們不能從專政的程度上來判定民主的程度。換言之,有了高度的無產階級專政未必就有高度的無產階級民主,正如誰也不會把“文化大革命”中說的“全麵專政”理解為全麵民主一樣。因此,民主固然不能離開專政而言,但專政也不能簡單地替代民主;我黨近年來著重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民主的問題,正可以說明對這一問題的理解的深化。

誤解之二是把民主單純地看作一種手段,而不是同時也看作目的。其實,目的和手段是辯證統一的。一方麵,民主作為手段,是一定階級為爭取自身解放、保護自身利益的旗幟或工具,歸根結底服務於一定的經濟目的;另一方麵,民主作為目的,又是一個衡量社會進步尺度的曆史範疇,不同時代的人在不同的曆史條件下追求著不同內容的民主。因此,民主不論作為手段還是作為目的,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黨的十二大記載了我黨在這個問題上所取得的曆史性的進步。

誤解之三是把民主僅僅看作是法製的對立物,看不到民主和法製相統一的一麵。法製當然有對民主進行規範的含義,但是,從根本上說,法製又是對民主的支持和保障。在這一意義上,法製乃是民主的另一種表述,法製是保障民主的法製,民主又是法製保障的民主,法製無非是民主的製度化、程序化、法律化而已。從國家製度說,以民主與法製作對應關係也並不周全,民主的對應範疇主要是專製或獨裁,法製的對應範疇主要是人製。因此,加強法製建設和加強民主建設是互為表裏的,不能把二者看作彼此絕對排斥的對立物。

B 民主的國體與政體

民主這個詞最早源於希臘文dem

okratia,是“demos”(人民、地區)和“kratos”(權力、統治)兩詞組成的,原意是指“人民的權力”,或者說,是指“出人民直接地或通過分區選出的代表來治理、統治”。可見,民主在本意上是國家製度問題,表示與專製。獨裁相對立的國家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