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馬爾巴勒大膽決定,要施展瞞天過海之計,撇下荷蘭盟友,騙過法國敵人,率領本部人馬,從荷蘭千裏躍進到南德意誌,突然打擊在巴伐利亞和馬爾森元帥的身上,開辟一個全新的戰局。這個戰略計劃構思之大膽,足以令任何當時的將領認為是瘋狂之舉。它的難度在於,首先要絕對秘密,不能驚動當麵的法軍,也不能讓荷蘭人知道。然後,還要由北向南穿越整個法國東部邊境,把自己的後尾和側翼,暴露給兩到三個法國重兵集團。這種戰略機動,一般的將領連想都不敢想,而馬爾巴勒驚異地發現,奧地利的軍事委員會主席歐根親王在第一輪通信中,就不但理解這個計劃,而且成為熱心支持者。事實上,歐根親王在1703年就已經著手,建立一個新的奧地利軍團,準備對巴伐利亞作戰了。馬爾巴勒於是向英國和奧地利政府強烈要求,一旦他到達南德意誌戰場,不願意與奧軍萊茵戰場總司令巴登-巴登伯爵合作,而點名要皇帝將歐根外派,與自己搭檔。
1704年5月,馬爾巴勒帶領1萬9千英國和德意誌諸邦聯軍秘密出發長征,臨走前,才通知荷蘭方麵。馬爾巴勒上溯萊茵河南下,一路上都有事先安排好的補給站和休息地點,還安排了各股聯軍沿途與馬爾巴勒會合,最後兵力達4萬人。法軍發現英軍的行蹤之後,驚疑不定,搞不懂英軍的目的是阿爾薩斯,摩澤爾河,還是要虛晃一槍調開尼德蘭戰場的法軍主力,因為英軍始終都沿著萊茵河行軍,隨時可以把部隊裝船,順流而下殺回尼德蘭戰常維勒洛依元帥率法軍,隻敢慢慢地尾隨馬爾巴勒,塔拉爾德元帥的阿爾薩斯軍團也不敢出動迎擊,怕英軍是為了入侵阿爾薩斯。馬爾巴勒幾乎走到萊茵河上遊盡頭,突然向東一轉,消失在黑森林後麵,完成了向巴伐利亞戰場進軍的戰略轉移,6月10日,馬爾巴勒跟巴登親王指揮的奧地利萊茵軍團會合,也跟從維也納趕到的歐根見了第一麵。兩位名將的第一次會麵非常愉快,絲毫也沒有偉大人物那種強烈的個性衝撞,相反,兩個天才的軍事家頭腦幾乎立刻就在對方身上找到了共鳴。
1704年8月13日,爆發布倫海姆之戰,這是決定整個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命運的著名戰役,也使得馬爾巴勒和歐根兩個人的名字,永久地載入歐洲最偉大名將的史冊。
下午5點,聯軍的局部優勢發揮了作用,法軍戰線中段被貫穿,5點半鍾,塔拉爾德元帥本人被俘,其子陣亡,騎兵全線崩潰,步兵9個新兵營視死如歸,保持方陣隊形全部陣亡在戰場上,至死未退卻半步。布倫海姆村的法國精銳步兵被團團包圍,1萬法軍投降,大多數團旗在投降之前被燒毀。法軍元氣大傷,5萬6千人中,損失3萬4千,其中包括1萬4千俘虜。聯軍死傷1萬4千人,繳獲100門大炮和129麵團旗,戰利品中,甚至還包括34馬車的隨營法國婦女,她們並非隨營家眷,是做什麼的,雙方心裏都清楚,相信聯軍士兵一定都羨慕法國軍隊的浪漫。英國安妮女王8天以後接到軍中信使馬不停蹄送來的消息,馬爾巴勒在一張便條上潦草地寫道“塔拉爾德元帥現在在我的馬車裏”。
這場會戰,集中體現馬爾巴勒的作戰風格,在看似蠻幹的正麵強攻中打出節奏,調動對手,然後看準時機,一擊奏效。歐根和馬爾巴勒配合默契,第一次合作,就奠定了整個戰爭的勝局。巴伐利亞全境被占領,選帝侯成了流亡者,法國宮廷也徹底放棄了勝利的希望。盡管此戰之後,戰爭又進行了8年多,其間頗多起起落落,但是路易十四戰鬥的唯一目的,其實隻是爭取一個比較有利的和平條件而已。可以說,西班牙王位繼承戰是整個歐洲勢力均衡的關鍵,而布倫海姆會戰,則是決定這場戰爭結局的樞紐。
馬爾巴羅因這次輝煌勝利而得到了安妮女王的巨額賞賜,女王賜給他伍德斯托克地區封地數千英畝,賞金50萬英鎊,為他修建豪華的宮殿。為紀念馬爾巴羅公爵的豐功偉績,這座據說比皇宮還漂亮的精美華麗的宮殿被命名為布倫海姆宮。此外,德國皇帝賜予馬爾巴羅公爵“羅馬帝國公”的稱號,直到今天,馬爾巴羅公爵的子孫還可以享用這個稱號。
布倫海姆大捷之後的若幹年裏,馬爾巴羅仍多次率領“強大聯盟”聯軍對法作戰,先後又取得了拉米伊、奧德納德和莫拉克等戰役的重大勝利。“他統帥‘強大聯盟’的軍隊轉戰十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這在戰爭史上實為空前之奇觀。”
1711年下院指控他濫用公款,被免職後僑居國外。1714年回國,積極參與迎立漢諾威王朝英王喬治一世,再度受重用。1716年因病引退。馬爾巴羅公爵的晚景較為淒慘,在長期遭受因中風引起的癱瘓折磨後,他於1722年在布倫海姆的家中病逝。約翰·丘吉爾的兩個兒子早夭,馬爾博羅公爵爵位起先為其長女亨瑞埃塔繼承,之後約翰·丘吉爾次女安妮的次子查爾斯·斯賓塞成為馬爾博羅公爵三世。查爾斯·斯賓塞之長孫喬治·斯賓塞對祖先的英名就這樣湮滅深感不安,他向英國王室討了一紙敕令,改姓複姓斯賓塞·丘吉爾。溫斯頓·丘吉爾和戴安娜王妃都是約翰·丘吉爾的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