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摻沙子,挖牆腳(2 / 2)

這樣的方法以前也有過。在井岡山時代,派給王佐、袁文才、李文林、董振堂等部的,是做政治工作的何長工和軍事培訓的陳伯鈞。一、四方麵軍會師後,二人還被派向了張國燾部做沙子。1939—1941年,將陳伯達(由馬列學院教師而中央軍委主席辦公室副秘書長)、胡喬木(由政治局秘書而中央宣傳部部長)、艾思奇(邊區文化界協會主席)、何幹之網羅在身邊,將自己的影響力逐步滲入到由留蘇派控製的中共理論宣傳教育部門。將整風“學習運動”引向縱深地帶——為開展黨的曆史問題的討論,直接向王明等控製的意識形態主導權發起挑戰,製造清算留蘇派的炮彈。

引申開去,所有通過改變組織機構人員結構,注入不同於原有班子的新因素,達到改變某組織的力量對比、改變其性質、方向之目的的辦法,都可以稱之為“摻沙子”。核心是打破單一政治勢力集聚,從不同派係的製衡中尋求控製權。文革中把派軍宣隊、工宣隊、農宣隊到學校、科研院所、文化部門進行領導,甚至上講台,工農兵上大學的做法,稱作“摻沙子”,以圖改變“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學校”(語)等上層建築的情況。被當時大張旗鼓地宣傳為文革的新生事物。

文革後批判四人幫把他們的人派往中央各要害部門的做法,也叫“摻沙子”的陰謀。楊絳記敘與鄰裏林非(原名濮良沛)衝突的文章(《從“摻沙子”到“流亡”》)裏說,“讓‘革命群眾’住進‘資產階級權威’的家裏去”的一項“革命措施”,“據我後來得知,這叫‘摻沙子’”。“‘沙子’其實隻是需要住房的人,政治麵貌和表現各各不同。”

南宮洋是個從時代走過來的人,從小耳濡目染了當時轟轟烈烈的各種運動,各種革命,所以,對於摻沙子,挖牆腳這種手段很是熟悉。

而這次,他也很是自豪的用這個辦法來對付張氏集團。

第一步,就是對付唐一山!

唐一山是個小卒子。

南宮洋是這麼認為的,在他的眼裏,唐一山隻是張氏集團副總裁李強的乘龍快婿而已,之所以能夠在這場貫徹華夏的風暴中充當打陣前鋒的角色,完全是憑借了他和李強女兒李文靜的關係。

說得不好聽點,這就是個依靠裙帶關係爬上來的小白臉。

這也怨不得南宮洋產生了這麼片麵的看法,畢竟,唐一山以前隻是一個小混混而已,個人經曆在不久之前還是為空!

所以,南宮洋很自信,對付唐一山,自己的手段還是足夠用的。

以堂堂萬華堂主之尊,手下門徒近十萬,對付一個漢城的小癟三,豈有不勝之理!

哼,唐一山,你就等著瞧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