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是不是也要做戴高樂一樣的悲劇人物!
怎麼樣的魄力,才能夠承受了那麼大的委屈而堅持到底,直到登上了總統的寶座!!
老年男耳邊響起了很多年前那位故人的勸告:“你本就是人間龍鳳,天資極高,奈何要走這麼一條滿布荊棘的道路呢?”
而當年,師從上一代宗主,老宗主也曾惋惜到:“如若你走另外一條路,或許,現在也是站在了世間的頂峰!”
可是,一切又怎麼能回得去的!
況且,這條路是我自己選的!
“法蘭西經曆了無數的歲月,至今仍然生存。”
這是戴高樂在他的《希望回憶錄》中的第一句話,簡簡單單的一句話,道出了他對法蘭西曆史深沉的熱愛。對戴高樂來講,法蘭西的偉大和光榮是他從小就樹立的信念,也是他一生中最為珍視的東西。他不僅要領導法國獲得戰爭的勝利,還要恢複法國因為戰敗投降而喪失的大國地位。而正是這一點上,他再次被他的人民所拋棄。
戴高樂坐在飛機上,回想起他所親眼目睹的三個民主共和國的覆亡——西班牙、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和魏瑪共和國。
它們被三種不同的方式結束:內戰、外敵入侵和民主投票。但在戴高樂看來,它們都亡於可恥的黨派鬥爭。魏瑪共和國確實設立了擁有實權的總統,但行政權仍然從屬於立法權,隻有在議會中取得多數的政黨才有權組閣。盡管興登堡是一個保皇派、軍國主義分子,但如果總統能夠獨立於議會任免總理的話,如果不是政黨們習慣於肮髒的幕後交易的話,希特勒是不可能上台的。左派政黨聯合組成人民陣線能夠在民主選舉中獲勝,但在殘酷的內戰考驗下,卻無法像他們的對手一樣在一位強有力的統帥領導下作戰,人民陣線內部的分裂最終導致了民主共和國的失敗和佛朗哥法西斯專政的建立。
事實證明,民主政體要贏得和獨裁者的鬥爭,它也必須有一個能夠獨立承擔責任的領袖。從製度上講,就必須讓政府首腦由人民直接投票選出,這樣,政府的權力來自人民,直接對人民負責而不是對議會,也不是對某一個或某幾個政黨負責。隻有一個獨立而擁有實權的國家元首才能維護國家的團結和統一。
這個人當然應該是全民直選的共和國總統,他是國家整體利益的代表,也是憲法和國際義務的保證人。
換而言之,隻有一個總統製的共和國才會是一個真正堅強有力的民主共和國。在曆史上,法國曾是一個中央集權的君主專製的國家,行政權力的濫用和獨裁者的暴政給這個國家留下了過於深刻的印象,因此,讓行政權從屬於立法權,讓由按照多數原則采取行動的議會取代根據個人意誌行動的國家領袖作為政治權力的核心,便成了許多啟蒙思想家們用民主取代專製的良方。
由於在法國大革命中,議會始終處於主導地位,並在不同的時期由不同的政黨來控製議會,這樣,多黨製的議會主導政體便成了法國民主的主要傳統。它與幾乎是在相同時期誕生的美國式的總統製政體成為了資本主義民主的最重要的兩種實現形式。這樣一種製度,有無數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對它進行闡述和論證,通過法國人民為之驕傲的大革命的鮮血才得以建立,並在過去一百多年裏已經和這個國家的曆史、榮譽緊密的糾纏在一起,要想從根本上改革它,何其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