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的權力會導致絕對的腐敗!
比如漢桓帝時的外戚梁冀,這位大將軍專權二十多年,肆意妄為,被人稱為“跋扈將軍”。(這是漢質帝以生命的代價給他起的外號,因為梁冀聽說後就把八歲的他給毒死了。)
梁冀大權在握,心如蛇蠍,官員們進京城公幹,如果不去“順道”拜訪,送上土特產品,就會有性命之憂。這絕不是聳人聽聞,有一次北海太守侯猛到京沒有理會他,結果沒多久就被梁冀找了個理由給腰斬了。梁冀特別喜歡財物,他聽說大財主孫奮很有錢,便獅子大張口,要“借”孫奮五千萬錢,孫奮沒有辦法,先拿出了三千萬錢給他。梁冀一看就火大了,馬上侮蔑孫奮的老母親是從他家逃出來的奴婢(梁冀的記憶力和觀察力看來是不一般),然後根據這個罪名派兵給孫家免費進行了一次徹底的大掃除,把東西抄了個一幹二淨。
除了喜歡羅織罪名整人外,梁冀還對如何修建大而全的豪宅有著狂熱的愛好,隻要一蓋房子,必定和老婆在對街同時施工,“殫極土木,互相誇競”,通過引入競爭的模式,來達到追求完美的目的。後來梁冀事敗被抄家時,家財竟然達到了驚人的三十億!
外戚在掌權時花天酒地,宦官上台後也不甘示弱。漢桓帝在誅殺梁冀後,五位立有大功的宦官被同日封侯,“自是權歸宦官,朝廷日亂矣。”由於宦官沒有後代,無牽無掛的他們不用考慮為子孫後代積點陰德以求上蒼的庇護,所以作起惡來理直氣壯、不加掩飾。他們的“兄弟姻戚皆宰州臨郡,辜較百姓,與盜賊無異”,宗族賓客,虐遍天下,民不堪命。”漢靈帝時,宦官勢力繼續膨脹,張讓、趙忠等十二人都是中常侍,“父兄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貪殘,為人蠹害。”有的大臣上書靈帝,要求皇帝處死他們以安天下,沒想到靈帝卻大言不慚的駁斥道:“張常侍是我公,趙常侍是我母。”(你們難道讓我弑父殺母不成!)有了皇帝這片難得的孝心,眾位雌雄難辨的“太上皇”和“太上母”就更加的有恃無恐了。
東漢統治階級這種窩裏鬥,極大的消耗了政治資源,不可避免的導致了社會的腐朽衰敗。當時流傳的歌謠裏描述道:“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一切,到此便亂了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