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宗主的教導(三)(1 / 2)

南宮洋突然之間身子就像是被大石擊中一般,顫了一顫,然後,低首做了個鞠躬的姿勢,大聲叫道:“宗主,屬下一心隻為宗主,絕無二心,請宗主放心!”

話音中,明顯帶著極大的恐慌。

因為,懲罰二字,刺激了南宮洋的神經!

老年男子麵露怒色:“阿洋,看清楚這是什麼地方,別亂叫!”,說話間,似乎在責怪南宮洋說漏了嘴。

南宮洋頓時緩過神來,忙道不是。

老年男子也沒有追究,隻是淡淡地說道:“阿洋,不要疑神疑鬼,今天,我隻不過是給你將一些東西,沒有什麼別的意思,你不必這麼拘禮,懂了嗎!”

南宮洋雖然聽到了老年男子的這話,但是絲毫不敢有所放鬆,依舊很緊張!

老年男子歎了口氣,也就沒再理會南宮洋的神態,隻是繼續說教。

以複古為己任的王莽敗亡後,動蕩的全國形勢並沒有因此而好轉,反而更加的亂七八糟。各地的有誌青年們都想在這群龍無首的政治局麵中大撈一把,於是膽大的稱孤道寡,膽小的嘯聚一方,充分顯示出了華夏九州人才的濟濟。最後西漢皇室出身的劉秀機智勇敢的抓住這個天下大亂的曆史機遇而迅速崛起,他經過長時間的東征西討,依次削平了各地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如願以償的重建了漢王朝,定都洛陽。因為洛陽在西漢都城長安的東邊,所以這個朝代被後世嚴謹的曆史學家們稱做東漢。

延續西漢香火的東漢王朝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從第三任皇帝漢章帝起,最高統治者的壽命往往同他們的權力成反比。

東漢皇帝們英年早逝的現象幾乎成了無藥可治的傳染病,以至於有的皇帝“洞察世事”,大概覺得自己反正也活得不長,幹脆繈褓中就夭折,早死早投胎去了。皇帝們年紀輕輕便前赴後繼的倒在了領導的崗位上,這導致了一個惡性的死循環——後世全部皇帝都是在成人前甚至是懵懂無知的幼兒時期登上大位的。(和帝即位時十歲,殤帝兩歲,安帝十三歲,順帝十一歲,衝帝二歲,質帝八歲,桓帝十五歲,靈帝十二歲,少帝十七歲,獻帝九歲。)

雖然在封建王朝的體係中,皇帝處於金字塔的頂端,而且被宣傳包裝成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天子,不過在實際情況中,無論怎麼樣,臣民們都不能指望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孩子去領導大家開創美好的未來。

皇帝留下的權力真空隻好由太後們去填補,而年輕的太後往往又要借助父兄的力量來主持朝政,這樣外戚集團就慢慢的發展壯大起來。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當小皇帝長大後,他覺悟不高的舅舅姥爺們也肯定不會自覺的交還手中的權力而退休。

這樣經過長時間的日積月累以後,皇帝對這些搶班奪權的老頑固自然會恨之入骨,於是就順理成章的借助身邊親密宦官的力量來謀劃剪除這些外戚。

由皇帝親自發動,宦官搖旗呐喊的政變成功後,宦官集團就會成為朝廷的新貴。隻是不久以後,除了皇帝以外的所有人都會驚恐的發現,由不學無術且心理陰暗的太監來主持日常工作,原來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所幸的是,皇帝並不過分的留戀人世,在他駕崩後,失去靠山的宦官們就會在新的外戚集團的打擊下煙消雲散。就這樣,外戚和宦官無休止的循環鬥爭成了東漢政治生活中的主旋律。但是對於老百姓來講,兩大政治集團在他們的眼中更像是一丘之貉,因為不管是哪方執政,自己的生活看起來總是在一路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