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父,你為何要父親留意劉備,據我所知,劉備自稱漢室後裔,卻一直寄人籬下,麾下兵馬也不過數千”

南下途中,曹昂一臉疑惑的看著曹德。

當時從父親口中得知叔父所言,他還有些不可置信。

自己對劉備此人也隻是有些印象,未曾謀麵,隻是從父親的口中偶爾聽聞,沒有想到,此人被叔父如此重視。

“子修啊,你可知那劉備是何種人?”

曹昂微微搖頭:“不知,隻是略有耳聞,在征討黃巾時,立下了大功”

曹德點頭,目光深邃:“劉備雖貴為皇室後裔,但自從其祖父那代便一貧如洗,以織席販履為生,他早年間,在其叔父的資助下,拜盧植為師,與公孫瓚等人互為師兄弟,黃巾暴亂之初,劉備在鄉間豪紳的資助下,募得兵勇數千,在鎮壓黃巾暴亂之戰,立下戰功,被封為縣尉,後來被督郵針對,怒兒鞭之,往後,他便投奔公孫瓚,更是相助公孫瓚一同對戰袁紹,因其履立戰功,被封為平原相”

“讓人敬佩的不是他的履曆,而是凡劉備管轄之地,本地百姓無一不對其感恩戴德”

“子修啊,你可知,這代表了什麼”

曹昂聽完,麵色逐漸變的凝重。

他與天下人不同的是,他不認為,平民百姓都是賤民。

聽了叔父曹德的話,他對這個未曾謀麵的漢室宗親產生了一絲敬佩:“難怪他會被叔父看重,劉備心係百姓,日後匡扶漢室的人之中,定有劉備此人”

“唉”曹德感歎一聲:“不錯,在我看來,劉備之誌遠不在此啊”

就在曹昂欲要繼續詢問之時,曹德的一句話讓他心中炸開一道驚雷。

隻見曹德幽幽道:“袁紹、袁術當下在天下諸侯之中名列前茅,但在我看來,遠遠不如劉備啊”

“什麼!?”曹昂猛地一驚:“這劉備竟有如此誌向”

袁紹、袁術是何人,乃天下最大的諸侯,劉備竟然在叔父心中有如此份量?

曹昂震驚之餘,越想越覺得蹊蹺,對於劉備是否會援救徐州,他也是抱著懷疑的態度,於是疑惑問道:“既然他有如此誌向,為何要出兵援救徐州,阻擋父親,父親也是為了匡扶漢室啊”

曹德點點頭,他自然也看出兄長此時一心為了漢室,刺殺董卓,平定黃巾之亂,不全是為了匡扶漢室麼?

“自然是不願寄人籬下,俗話說,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適時也”曹德不由得想起影視作品中,劉備的表現,不得不說,劉備確實稱得上“英雄”二字。

“子修,依你看來,劉備為何要援救陶謙?”

曹昂心中很是不解:“聽叔父的意思,此次劉備是定然要援救徐州?”

曹德聞言,微微愣神,片刻後便反應過來,當下心中提高警惕。

在人前,他隻是“猜測”,當與曹昂交談時,卻不知不覺的將後來發生之事告知,曹昂經曆尚少,看不出來其中端倪,可兄長和文若呢?

“子修,你且說說,假設他去了,那是為何?”

曹昂果然被轉移了話題,思索片刻:“陶謙是先帝任命徐州牧,劉備既然是皇室宗親,援救陶謙也不足為奇”

曹德點點頭:“子修啊,你隻說出了其表麵,劉備是不是這樣的大聖人暫且不論,你要知道,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你說,劉備援救徐州,能夠得到什麼?”

曹德一步一步的引導曹昂,試圖讓他從中找到答案。

“利?”曹昂眉頭微皺:“叔父,難不成劉備想要與陶謙聯盟?”

“唉~”確實為難子修了,他不知未來之事,能夠說出此話,足可見其悟性不俗。

“不,陶謙年老且重病纏身,而其子平庸,不能堪當大任,若在大軍壓境,徐州命懸一線之時,有一位英雄憑空而出,挽救徐州百姓於水火,你說,陶謙會如何想,徐州文武又會如何?徐州百姓又會如何”

曹昂恍然,是啊,徐州百姓在父親發兵之後,心中一直繃著一根弦,若是徐州陷落,父親很有可能再次屠城。

劉備的出現,定讓徐州上下感恩戴德。

曹昂猛地瞪大雙眼:“難不成,劉備會坐收漁翁之利,自領徐州?”

“不錯”曹德麵色凝重,盡管他知道未來局勢走向,但眼下兗州內憂外患,並不能抽出身來前往徐州,不然,他是很想見一見這個鼎鼎大名的漢室宗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