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聯軍開始向八裏橋方向推進,蒙托邦卻心情不佳。法軍已經按照原計劃全線推進,但英軍的推進速度卻落後了。不得不說這次中國遠征中,英軍在戰鬥中的表現出了應有的勇氣,但是在軍事行動中經常會出現莫名其妙的遲到;聯軍在攻打大沽口炮台登陸時曾擊敗過僧格林沁的騎兵進攻,蒙托邦要求聯軍乘勝追擊,格蘭特卻以英軍士兵沒吃中飯為由放棄乘勝追擊的機會;蒙托邦清楚法國政府願意他在任何情況下和英軍保持一致,隻好放棄了追擊。但這次決戰八裏橋決定著聯軍這次遠征的成敗,意義非同小可。蒙托邦隻好讓法軍繼續向前推進,一直推進距離八裏橋三公裏的平原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清軍騎兵陣。柯利諾準將親自率領一個工兵連、102團的兩個步兵連、一個舟橋連、一個炮兵連四門大炮以及兩隊騎兵突前;而冉曼將軍帶領另外兩個連的步兵及12門遠程榴彈炮殿後,後麵緊隨著101團,他們保持嚴密的進攻突進隊形。
僧格林沁看到聯軍的靠近,讓畢力格對那彥圖部打出進攻旗號。那彥圖看到旗號,把鐵盔上的臉罩放下,並對傳令兵做出進攻手勢,傳令兵立刻吹響了牛角號。一聲聲低沉的蒙古號角聲在死寂般清晨中響起,在平原上四處飄蕩。6百年前,這個號角聲曾經伴隨著成吉思汗、闊窩台、拖雷及一幹卓越的蒙古統帥率領的蒙古鐵騎們傳遍歐亞大陸,甚至曾遠達北非沙漠,所向披靡。
位於前排的百夫長烏達木聽到號角聲,立刻用耳罩把自己的雙耳遮起來。指揮左右的蒙古戰士一起揮鞭向前疾馳,這位30歲的蒙古騎士是一員老將,已經跟隨了僧格林沁十幾年,參與過大小戰鬥45餘次,在前麵幾十次戰鬥中負傷多處,因為作戰勇猛和屢立軍功,他贏得了百夫長的軍職。投軍之初就聽聞軍中傳言,隻要戰士足夠勇敢,跟隨僧王征戰升職最快。烏達木這幾年的經曆也證實了傳言非虛。但在外征戰多年,他的思鄉之情漸增,很想賦閑回家在科爾沁草原上牧馬,蔚藍無垠的天空籠罩著一望無際的綠綠草原,累了可以躺下看天上慢悠悠飄著的白雲。這次戰鬥之前,他第一次感到隨著年齡增長有點力不從心。眼前是場惡戰,雖然軍中不允許信息互通,但大家已經間接地獲知夷人的火器相當犀利,大軍從大沽口陣地一退再退,如今再退就進北京城了。士兵們都知道今天是背水一戰,所以烏達木這兩天特意養足了精神準備決戰。根據多年戰鬥的經驗,往往衝在最前麵的騎士反而不易獲得傷害;昨天僧王下了總攻令,其中特意提到為了防止馬匹被槍炮聲驚擾,要大家塞住戰馬耳朵,他索性把自己的耳朵也堵上了,以防止被強烈的槍炮聲震蕩影響自己的士氣,兩軍相爭勇者勝。他隱約覺得跟著僧王的指揮戰鬥肯定是沒錯的。
第一隊騎兵已發起衝擊,正麵的陣線寬約2公裏,從左翼到右翼,陣型密集,聲勢可謂十分浩大。柯利諾準將不禁皺起眉頭,他急忙命令炮兵連隊的四門野戰炮一字排開,步兵組成密集的槍兵陣在前麵迎接挑戰。騎兵隊越來越近,柯利諾準將下令開炮,炮火到處,人仰馬翻,但前進陣型未被改變,兩邊的騎兵迅速把中間空位補上。炮火過後,除了越來越靠近的疾馳馬蹄聲外,什麼聲音都沒有;馬隊的衝擊陣型收窄,陣型更密集了,蒙古騎兵們繼續勇猛的前撲。柯利諾不得不佩服對手的勇猛,這一個月來第一次受到這樣有力的挑戰。他開始指揮騎兵隊兩側展開,舉起馬刀,準備迎擊。150米處,槍兵們開始連續射擊,麵對麵的第一排騎兵紛紛倒地,但後排又迅速補上。法軍突前部隊槍兵方陣人數不夠,無法隻用步兵將其擊退。柯利諾已經拔出佩劍,正準備指揮騎兵迎麵對衝以緩解步兵方陣的壓力。
眼看快要衝進敵陣,蒙古騎兵隊忽然在法軍陣前距離50多米處停了下來。這是典型的傳統蒙古騎兵的騎射戰術,大家準備張弓拔箭,等待對敵陣統一射擊命令。這時柯利諾連忙下令炮兵和火槍兵不間斷連續射擊。炮兵手迫不及待把炮膛中霰彈快速射到騎兵隊中間,因為是近距定點射擊,炮彈顆顆命中,在密集陣型的中心開花,騎士們大片的倒下。烏木達此刻胸部中流彈,他甚至沒有意識過來怎麼回事就落馬了,落馬的瞬間,仰麵看到藍藍的天空,瞬間似乎回到了科爾沁草原……這時後麵冉曼將軍率領的12門遠程大炮也紛紛瞄準停滯的騎兵隊後方第一輪開炮,槍炮聲密集的怒吼聲甚至把馬匹中彈的哀號聲都完全壓住,站在前排的法軍槍兵能感受到強烈的氣浪,紛紛臥倒。騎兵隊沒能射出幾支箭來完全潰亂了,馬匹開始亂跑,橫竄回奔,局麵完全無法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