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篇 觀外貌:由表及裏的透視(三)(1 / 1)

眼部動作暗傳心機

古代孟子認為,觀察人的眼睛,可以知道人的善惡。他說: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膫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庚哉。

醫學研究發現:眼睛是大腦在眼眶裏的延伸,眼球底部有三級神經元,就像大腦皮質細胞一樣,具有分析綜合能力。所以,眼睛在人的五種感覺器官中是最敏銳的,大概占感覺領域的70%以上。而瞳孔的變化,眼珠轉動的速度和方向等活動,又直接受腦神經的支配,再加上眼皮的張合,眼與頭部動作的配合等一係列動作,人的感情就自然而然從眼睛中反映出來,而且它所流露出的信息比言行更為真實。

所以,想要了解一個人,一定要注意觀察他眼部的動作。

1.眼睛上揚

眼睛上揚,是假裝無辜的表情。這種動作是在佐證自己確實無罪。目光炯炯望人時,上睫毛極力往上壓,幾乎與下垂的眉毛理合,造成一種令人難忘的表情,傳達著某種驚怒的情。斜眼瞟人則是偷偷地看人一眼又不願被發覺的動作,傳達的是羞怯靦腆的信息。這種動作等於是在說:我太害怕,不敢正視你,但又忍不住地想看你。

2.眼睛眨動

眨眼的係列動作包括連眨、超眨、睫毛振動等。連眨發生於快要哭的時候,代表一種極力抑製的心情。超眨的動作單純而誇張,眨的速度較慢,幅度卻較大。動作的發出者好像是在說: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所以大大地眨一下以擦亮它們,確定我所看到的是事實。睫毛振動時,眼睛和連眨一樣迅速開閉,是種賣弄花哨的誇張動作,好像在說:你可不能欺騙小小的我哦!

3.擠眼睛

擠眼睛是用一隻眼睛向對方使眼色表示兩人間的某種默契,它所傳達的信息是:你和我此刻所擁有的秘密,任何其他人無從得知。在社交場合中,兩個朋友間擠眼睛,是表示他們對某項主題有共通的感受或看法,比場中其他人都接近。兩個陌生人間若擠眼睛,則無論如何,都有強烈的挑逗意味。由於擠眼睛意包含兩人間存有不足為外人道的默契,自然會使第三者產生被疏遠的感覺。因此,不管是偷偷的還是公然的,這種舉動都被一些重禮貌的人視為失態。

4.眼睛往上吊

這種人心裏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喜歡有意識地誇大事實,他們性格消極,不敢正視對方。

5.眼睛往下垂

這個動作有輕蔑對方之意,要不然就是不關心對方的情形。這種動作的發出者一般個性冷靜,本質上隻為自己設想,是任性的人。

6.眼珠轉動

眼珠轉動快速表示此人第六感敏銳,反應快,能直覺迅速地看穿人心。這種人往往特立獨行,有情緒化的性格。

眼珠轉動遲緩則表示此人身體五官感覺遲鈍,感情起伏少,不易受他人影響,自己的生活方式沒有協調。

此外,眼珠轉動的方向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同。眼珠向左上方運動,表示回憶以前見過的事物;眼珠向右上方運動,表示想象以前沒見過的事物;眼珠向左下方運動,表示心裏在自言自語;眼珠向右下方運動,表示正在感覺自己的身體;眼珠左或右平視,表示正在盡力弄懂所聽到語言的意思。

7.瞳孔變化

瞳孔的變化是人不能自主控製的,瞳孔的放大和收縮,真實地反映著複雜多變的心理活動。若一個人感到愉悅、喜愛、興奮時,他的瞳孔就會擴大到比平常大四倍;相反的,遇到生氣、討厭、消極的心情時,他的瞳孔會收縮得很小;瞳孔不起變化,表示他對所看到的物體漠不關心或者感到無聊。

正因為眼睛傳達的信息勝過千言萬語,所以許多藝術家在其作品中都是通過對眼睛進行刻畫來實現人物的心理描寫。著名導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晚年時甚至還要求演員在表演時把自己的動作姿勢降低到最低限度。要求幾乎任何動作也沒有,隻有眼睛在動。電影《克萊默夫婦》中,為爭得對兒子的監護權,夫婦倆對簿公堂,當聽證與辯護對克萊默夫人不利時,她抬起那雙閃爍著淚花的眼睛,直勾勾地望著丈夫,眼睛裏透露出處於絕望無援中,渴望丈夫念夫妻恩愛之情的求助感。此時,任何言語,任何動作,都不及這雙眼睛訴說的力量。

這正如愛默生所說的:人的眼睛和舌頭所說的話一樣多,不需要字典,卻能從眼睛的語言中了解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