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第五十八掌 魏忠賢和客氏(中)(2 / 2)

“維鬥兄啊,你稍安勿躁,有些事你所不知,聽小弟慢慢道來,聽後你就知道這不是多慮,也非危言聳聽。”張溥說著又將便將朱由校登基後對待客氏的態度說了一遍。

朱由校生母已死,受托撫育的李選侍移宮,登基後確實需要有人在乾清宮照料其起居,客氏因此有功,封以尊號,酬謝她“奉聖”之勞,也不算為過。問題是,朱由校對這位乳母的依賴性實在是太重了,重到了無法離開的地步。

宮中慣例,宮內女婢、乳母等應該住在西二所,但客氏卻被破例允許住在鹹安宮,每天早晨都到乾清宮照料皇帝的起居飲食,還以她的名義進家宴,叫做“老太家宴”。據說朱由校對宮中禦膳房的蒸龍烹鳳瞧不上眼,獨獨喜歡客氏做的飯菜,尤其喜歡客氏把炙蛤、燕菜、鯊翅等十幾種海鮮放在一起燴煮。有詩一首賦曰:“大官炰膾惜芳牙,玉食須供自外家。乞得餘泔爭問訊,珠盤擎著漫矜誇。”

客氏隨伺在熹宗身旁,賞花觀月,其樂融融。有詩紀曰:“回龍別觀百花勻,錦瓣黃須上辰。不是天香並傾國,如何亦得倚闌頻。”客氏過生日時,明熹宗則一定前來。“初度才知保嫗尊,爭遺彩履貼金鴛。瓊枝到處霞生臉,禦手親傳不謝恩。”熹宗對她賞賚甚厚,一次就賜給她“人參一袋,約重二三十斤”。客氏夏日怕熱,在鹹安宮造起大涼棚,熹宗賜冰不斷。“風閣鬆棚結綺層,外家各別有炎蒸。妾心自識涼如水,敢乞天廚一賜冰。”天啟元年夏,熹宗“特旨”允許客氏可隨時出宮回私邸。

此時的她盡享榮華富貴,應有盡有,為所欲為。客氏在宮中,每日皆濃妝豔抹,來往乘小轎,仿佛嬪妃一般。每次出宮回宅,隨行護衛達數百人,宮中內侍要跪叩迎送。出宮後,換乘八抬大轎,街上還要戒嚴禁行。回宮時,更儼然誥命夫人,前有八名太監,掌了大紅紗燈引導,遠遠望去,和禦駕一樣。儀仗之後,便是明晃晃地一列排的荷蘭晶燈。當時荷蘭已與明朝結交,獻晶燈百盞。熹宗專門賜予客氏二十盞,備夜來進出宮闈之需。把那條鋪著黃緞的禦道,照耀得如同白晝。最後便是燈晶彩羽,流蘇玉墜的一輛高轂繡簾的鳳輦,輦上端坐著客氏。真是儀從煊赫,仆侍如雲了!

那些朝中溜須拍馬之輩,漸漸都成了客氏的黨羽。他們每天入朝,在朝房裏望見遠遠的燈光燦爛,如皓月流星,就知道奉聖夫人客氏來了,於是大家在禦道上等候。距離客氏的車輛,約有十來步遠近,眾人早已齊齊地跪列下來。有叫太夫人的,有稱聖母娘娘的,有喚聖太太的,有三呼千歲夫人的,又有叫姐姐聖夫人的,也有叫幹娘的,還有喚義母的。口裏這樣呼著,身體都和狗般俯伏著,比迎接聖駕還要齊整。熹宗上了寶座,禦案旁設著一個鳳座,就是奉聖夫人客氏坐的。熹宗帝退朝,客氏也隨著鑾輦回宮。

明熹宗帝寵信客氏,宮中大小事務,一古腦兒由客氏掌管。她回到家中,勒令家奴稱她為“九千歲老太太”,每日三次向她請安問好,口稱“老太太千歲、千歲、千千歲!”一個奶娘,竟然能榮寵至斯,真是亙古未有之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