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後期,隨著一批“走資派”的“解放”,我被分派到省體委辦公室工作。
1976年,時任國家體委主任的莊則棟要來甘肅視察,要求省體委接待並安排行程。這在體委來說,是件大事,決定抽調體委副主任劉萬真同誌負責此事,我隨同籌辦。對“文革”中升任中央部長一級的人物,我是從心底裏極為鄙視的。但對莊則棟其人我又有一些好奇和敬意,因他是繼容國團之後,第二個拿到乒乓球男子單打世界冠軍,為國家爭得過榮譽,是位有很高名望的體育明星。
莊則棟,看上去已步入中年,有點發胖,但身上充溢著一股青春的力量,神情仍折射出年輕運動員的活力,仍不失運動員的本色,這使人有了一種輕鬆之感。
在蘭州參加了省上的一些應酬之後,他要求到基層去考察。按行程我們去了河西走廊。
踏上去基層考察之路,我就有了更多直接走近這位世界冠軍的機會。交談、吃飯,有時還一起打撲克。漸漸地,他的性格、愛好、心境、思維方式都袒露在了我的麵前。在縣鄉這些基層領導眼中,他高不可攀,見了他畢恭畢敬,誠惶誠恐,連話都不敢大聲說。可是,這位世界冠軍談笑風生,毫無官氣,而且不願受那些煩瑣禮節的束縛。豪爽的性格,不落俗套的作風,平等待人的態度,使我更加願意走近這位世界冠軍。
列車上,我主動走進他的專座車廂,像當年做記者一樣,與他談起做運動員的生涯,參加國際比賽的盛況,談人生,談理想,甚至他的興趣愛好等等。一談起這些話題,他總是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有時陷入沉思,回憶往事,有時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當談到在爭奪世界冠軍的征途中如何拚搏時,念念不忘教練的辛勤指導,隊友的熱情陪練,並不居功自傲。
那次考察,主要是了解縣、鄉開展群眾性體育運動的情況。莊則棟指出,競技體育要搞,體育精英要培養,世界冠軍要輩出。但是,這一切的基礎是群眾性的體育活動,是基層的體育教學與訓練。他每到一地,凡有體校的,都要到體校詳細詢問師資情況,查看體育設施,並要學員實地演練。沒有專設體校的,也要調查一般學校體育教學的狀況。這一思想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沒有忘記世界冠軍不是無根之苗,培育世界冠軍的根基是群眾性體育這塊沃土,是從各級體校這座金字塔的寬闊雄厚的塔基逐層艱苦鑄造而上的。
為了推動基層群眾性體育運動,在基層、在體校的訓練場、在農村的場院,這位世界冠軍總是換上運動服,手握球拍,親自上陣,為體校的學生、為農村的父老鄉親表演精湛球藝。他告訴我,對待每一場表演,他都會像對待正式比賽一般,拿出真功夫,絕不敷衍。莊則棟在表演完後,一再叮囑他不僅是來為大家打打球,更希望大家都參加體育活動,鍛煉身體,希望在廣大的青少年中湧現出更多的世界冠軍。
一路陪他走來,我從聞名到走近,親身感受到這位世界冠軍的思想、風格。我在思考,我走近的是一位遠離政治風暴中心的世界冠軍的返璞歸真,是跳出權利鬥爭惡浪的國家運動員的本來麵目,是人性的堅守與執著。我發現,人的本性是如此脆弱,有些人往往在權力、金錢、色情以及種種世俗之風的侵襲下,其人性扭曲、異化,甚至夭折;人的本性又是如此堅固,也有不少人能超脫塵世,堅守住人的本性。
願世界少一些人性的異化,多一些人的本性的堅守與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