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船之後,是兩個米國人帶著驗收,他們是山林重工的特別顧問,屬於霓虹財團必須要招募的特殊崗位。
“嗨,我的朋友,我是詹姆士,他是鮑勃。接下來我們會介紹這艘遠洋捕撈船的全部性能。”
兩人二話不說,領著易友臻等人直接來到兩門艦炮前介紹起來。
“很好的艦炮,射速很快,相信我,海盜的快艇根本不敢靠近這條船,除非他們不要命。”
來到三十二個導彈發射單元的上方,兩人拿起對講機,讓船長打開這些圓形的鋼門。
“聽說你們的吊裝技術很落後,所以我們在船上配備了一台大功率吊車,你們可以通過這些小孔將貨物取出來,這樣的設計很巧妙,在取貨的同時仍能充當路麵,絕不會影響吊車的正常行駛。”
緊接著,兩人帶著眾人進入船艙,並不斷介紹著整條船的信息。
“這艘船的自動化捕撈係統很發達,使用米利堅的前沿技術,我保證他一定能隨時隨地捕到魚。”
“船內有海產品加工線三條,配備冷庫五百噸,常溫庫一千五百噸。”
...
兩人一邊介紹,一邊帶著眾人走向各艙室實地觀察。
當然,對於導彈發射單元這一塊,兩人隻是一帶而過,畢竟現在隻是一個倉庫罷了。
船上的三條生產線上和捕撈係統是他們倆個重點介紹的對象。
“這是分類線,如果是雜魚,那麼會送到冷庫保存或者直接丟棄。如果是鱈魚,會送到鱈魚專屬生產線,通過這條生產線加工的鱈魚不需要冷庫存放,可以大大的節約能源!”
順著生產線走,眾人最終來到一條額外的生產線。
這個生產線和船尾部的捕撈係統沒有貫通,屬於獨立的生產線,和另外一套的捕撈係統成套存在。
“這是魷魚絲生產線,沒錯,每一艘捕撈船都配備自動魷吊機,它是額外的一套自動捕撈係統,晚上的時候,我們會親自示範。”
在幹部們驗收漁船的同時,眾多海軍戰士也登上了船。
他們的任務是跟隨外籍船員學習駕駛船隻或者使用海產品生產線。
此時,八艘漁船重新進入大海,進入真正的驗收環節。
三個小時後,第一網魚被打撈上來。
通過流水線完成分揀後,分別進入了不同的生產線進行加工。
其中大多數的魚進入了鱈魚生產線,在這裏加工過的魚可以常溫保存,而且是可以直接食用的。
而剩下的少部分魚,直接在另外一條生產線進行分類加工。最後不同的魚被被放在不同的冷庫,隻等上岸後進行處理。
易友臻等人在鱈魚生產線觀看。
隻見工人們熟練的將鱈魚的魚頭和內髒取下,隨後魚身被自動化機器吞下,再次出來的時候,魚皮和魚骨已經不見了,隻剩下魚肉。
嫩白的鱈魚肉通過切割後,比較完整而且造型好看的會進入炭烤工序。
剩下不規整的鱈魚肉會被被丟入絞肉機打成魚糜,然後灌入腸衣進入蒸煮設備加熱,最後經過降溫、消毒、殺菌等工序成為魚肉火腿腸,一點都不會浪費。
總而言之,通過這條生產線,鱈魚會快速成為可以常溫保存的工業食品。